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氏春秋》郑庄公线索

(2006-03-24 15:24:17)
标签:

杂谈

<


        1、 开头以春秋笔法贬低了一番。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称其“郑伯”而不是“郑庄公”,是讥讽他未能尽长兄与王者之职,故意纵容弟弟段的背叛。

     
  不妨认为郑庄公的纵容是隐而不发,他急需一场动乱来获取民心,积累德操。否则,权位落入段这种人手里,不坏才怪。而他与武姜的和好,也是维护权位需要。


       2、之后隐公三年、六年,郑庄公先后与齐国、陈国、鲁国等结盟。这些国家都位于郑国背后。郑国庄公这些动作,实在让人觉得他有称霸之心。也许他想安定后背,以便之后挟天子令诸侯。


      3、郑武公、庄公是周平王卿士。周朝那时就是诸侯董事会,周天子是董事长,与天子最近的是卿士,等于董事会成员。 郑国最初是周王朝封国,不过属于三级封国,即伯。前有两级公、侯,后有两级子、男。

     平王对虢国一直比较好,大概它一直紧靠天子脚下,而且连接着周朝曾经的王都。

     郑庄公自然埋怨董事长,竟然要求董事长进行交易:互相拿儿子作人质。以便验证对方真心与否。 

      董事长一命归天,董事会准备把董事长权力授予虢公。庄公果实恼火,就派祭足带领军队割了董事长家的麦子。从事,董事长家与郑国就结下梁子。

      
注:郑庄公上任不久,就敢跟董事长周天子对着干,有些勇气。可惜,他的称霸意图暴露的太早,而这时根本没有绝对实力。


      4、隐公六年春,庄公与鲁国再次结好。五月,庄公侵略陈国,大胜。侵伐的原因是,郑庄公曾建议双方结盟,陈侯不许。

     《左传》拼命批陈候,说他不够聪明。事实上,陈国位于周朝与郑国等属国之间,一直是天子好帮手,而且陈国土地实在肥沃。

      郑庄公结盟陈,显然既可以瓦解它与周朝关系,而且稳定了自己的后背。既然不听话,那就该打,这一打,把陈国打出后遗症,后来它见了郑国军队就哆嗦。

      这时,郑庄公开始朝拜周桓王,周桓王反而对他不礼貌。周桓公聪明,说:周东迁,主要依靠晋与郑。对他无礼,郑国以后不会来了。


      5、隐公七年秋,郑国与宋国结好。宋国在河南商丘东北,近山东菏泽,邻江苏、安徽。

      陈国终于无奈与郑国结好。十二月,陈五父到郑国莅盟,但是,与郑庄公誓盟时,他显得太过随便。等到郑国再次到陈国莅盟时,已看出陈国动荡迹象。陈国危机重重,把女儿许配给郑庄公儿子忽,忽那时还在周天子那里充当人质。


      6、隐公八年春三月,郑伯派使宛到山东祭祀泰山,那时,诸侯祭祀泰山,要在山旁弄一片固定的土地,就象大使馆,但只用于祭祀泰山。

    郑庄公开始使手段,他说,可以祭祀周公不用祭祀泰山,并把泰山旁的那片土地与鲁国在许国的土地,许国也在河南。郑国开始积敛力量。 


      7、鲁桓公五年夏,齐国、郑国想袭击纪国,被纪国人知道了。

       周天子发火,注销郑庄公董事会成员资格,庄公不再参加董事会日常会议。

      秋天,董事长率领诸侯讨伐郑庄公,他带领中军,虢公带领右军,蔡国、卫国将士跟随;周公黑肩率领左路军,陈国人跟随。

      郑庄公正面抵抗。郑子元表示,左拒应主要攻击蔡国、卫国兵士,右边主要攻击陈国。因为这都是喽罗。

       陈国阵形乱后,兵士不要再有斗心,肯定逃跑。董事长有顾虑,肯定乱套。蔡国、卫国同样不支,也将逃跑。最后可以拿住董事长。果如其谚,蔡、卫、陈三国将士四处逃跑。董事长被郑国军队包围,大败。将军祝聃还射中了董事长的肩膀。祝聃要追,庄公说,君子本来也不怨恨有身份的人,何况这是董事长。

       晚上,郑庄公还专门派了祭足去问候董事长,伤得如何。

      
注:如果这一仗,郑庄公抛弃点仁义,推翻周天子,树立霸权,历史有可能改写,至少郑庄公会是春秋第一霸。因为此时齐、晋、宋、楚实力一般,而西部秦国变法还没开始,距离一统还很遥远。可见,左传开头写他对母亲武姜的思念,还是比较恰当地揭示出了他的性格,即仁义、隐忍,有谋,但缺乏果敢与气魄。

       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郑庄公毕竟只是诸侯出身,苗虽壮但根不红,周天子才是皇权的纯正血统,最合法的继承人。可见在董仲舒将儒家的秩序论进一步落实前,春秋血统论已根深蒂固。而郑庄公远没有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迈与凌厉,他错过了唯一一次称霸机会。6年之后,他死时,齐国在管仲辅助下,开始变得强大。当然,这种称霸只是挟天子令诸侯,但霸主至少是总裁,而且在董事会有绝对话语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