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4

标签:
黄4单字解说寅 |
分类: 千字说文-书画技艺 |
一、说文
【说文】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
【段注】地之色也。玄者、幽遠也。則爲天之色可知。易曰。夫玄黃者、天地之襍也。天玄而地黃。从田。土色黃。故从田。炗聲。乎光切。十部。炗、古文光。見火部。
二、字源
百度百科:会意字。甲骨文像一人胸前带着佩玉,像正立的人形,中间之“口”像玉环形。玉环形或在中间加横,如字形2。甲骨文“黄”字的写法与“寅”字有时相同,二者是同形字。西周文字继承了商代文字的写法,如字形3,但也开始发生变化,多在上部加上“廿”形,如字形4、5,此形直到隶变后与本是表示人形两臂的两笔合为一横,最后才形成“黄”字的写法。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异形,如字形7、8、9皆为异构,其中《说文》古文之形,据《说文》所说为从古文“光”声,当是一种声化现象。“黄”的本义是人佩玉环,引申为佩环之称,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璜”。假借为表颜色之“黄”,本义废而借义行。《说文》:“黄,地之色也。”所解为其假借义。《易·坤》:“天玄而地黄。”作动词,变黄,表示草木枯萎或果子成熟。
字源查询:
《说文解字注析》:黄,象形。甲骨文象佩璜形。上为系,下为垂穗,中间为双璜 并联状。
三、综判
黄,地之色。
天玄地黄,玄为冷色,黄为暖色。
【按】黄,作人形。当与人有关。从字形看,似乎为束腰,似乎为腰包。——腰间佩璜(怎么看,都有点勉强)。
寅,作矢形,当与箭矢相关。似为命中箭靶。
从字例看,陟彼高冈,我马玄黄,则其义似为黄病。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则为色也。
【璜】那志良:“璜之形,是模仿“虹”的。古人对于天上各种形象,感觉兴趣。雨过天晴,彩虹又出来了,五光十色,更引起他们的兴趣,于是用玉或石,模仿彩虹之形,这便是“璜”。那先生还引用了古籍中的“虹饮”之说,认为“常见的璜,两端多雕作龙首或兽首纹,也是与“虹饮”之说有关的。
璜的用途,一是前引《周礼》中所说的,“以玄璜礼北方”,即用来祭祀北方之神玄武。玄武是一种龟蛇相缠之形的神,璜的形状似也是将其高度抽象化后的结果。璜的更广泛的用途是作佩饰之用,这从古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到证明,而这种用途的璜已从礼仪玉器演变成装饰玉了。一般说来,大型璜作礼仪玉,中小型璜为佩饰玉。
璜的纹饰,一般两端各雕成兽头形,以龙头、虎头为多;也有一端为头、一端为尾的,有龙形、鱼形等。璜的表面则有雕成鳞纹、云纹、鸟纹、三角纹等。没有纹饰的璜也不少,从出土实物来看,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代的璜较多没有纹饰,但也不是绝对的。
四、其他
【寅】
髕也。正月,陽气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彊,象宀不達,髕寅於下也。凡寅之屬皆从寅。,古文寅。弋眞切〖注〗徐鍇曰:“髕斥之意,人陽气銳而出,上閡於宀,所以擯之也。”
【段注】(寅)髕也。髕、字之誤也。當作濥。史記、淮南王書作螾。律書曰。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天文訓曰。斗指寅則萬物螾。高注。螾、動生皃。律曆志曰。引達於寅。釋名曰。寅、演也。演生物也。廣雅曰。寅、演也。晉書樂志曰。正月之辰謂之寅。寅、津也。謂物之津塗。按漢志、廣雅演字皆濥之誤。水部曰。濥、水?行地中濥濥也。演、長流也。俗人不知二字之別。濥多誤爲演。以濥釋寅者。正月陽氣欲上出。如水泉欲上行也。螾之爲物。詰詘於黃泉。而能上出。故其字从寅。律書、天文訓以螾釋寅。
字源:
百度百科:
寅,会意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寅”字(图1、图2)由“矢(箭矢)”和“口(箭函)”组成,表示从函中请出箭矢之意。金文中的“寅”字(图3、图4)将“口(箭函)”讹为“双手”,小篆中的“寅”字(图5)进而将“双手”讹为“箭头”,经过隶书字形(图6)后楷书写作“寅”。在字义上,“寅”字的本义“从函中请出箭矢”,引申指“恭敬”,
字源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