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读后(四):必胜之道:达成必胜的手段方法

(2019-11-06 16:17:31)
分类: 军事军史-历史外交

一、 所谓“必胜”(易胜、已胜),是力量对比势差的自然结果

(一)必胜的本质:以强胜弱 所谓必胜的本质,无非是以强胜弱、以大欺小、以智欺愚。无非是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二) 强弱的本质:力量对比势差 要达成“以强胜弱”,无非是在战争接触点上,形成对对方的力量优势,即形成双方力量对比的势差,势差越大,势能越大,一旦这种势差呈现倍数关系(甚至十倍及以上的关系),就会出现易胜、已胜的局面。“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三)将帅的作用:促成力量对比变化

1. 战争指挥员(将)的作用,无非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在特定的双方战争接触点,促成双方力量对比变化,从而形成我方对敌方的碾压态势-绝对优势,从而赢得胜利。

2. 战争指挥员(将),需要管控的其实是敌我双方的力量、双方的态势。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有效的组织(静态的:编制、装备、训练,动态的思想动员、战场机动等)最大化自己的力量,并促使自身力量的有效发挥。同时,通过间谍手段、欺诈手段、机动手段,干扰对方力量的形成、力量的发挥,从而形成、扩大双方的力量对比、差距,从而在特定时间地点内形成己方的力量绝对优势。

大课题:如何让己方各种资源优配,发挥最大效能和优势,如何引导敌方各种资源错配,抑制各种效能和优努发挥!从而导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二、力量对比呈现:其势险、其节短

在战争接触点上形成势差-势能,形成对对方的碾压态势-绝对优势 。

《孙子兵法》主要是通过“任势”来达成,“任势”的主要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势险,二是其节短。兼顾了力量对比-差距大和发力频率-节奏快、时间短。即在战场接触点上,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力量。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4.4)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5.3)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5.5)

三、如何促成双方力量对比变化——动敌

在给定情况下,如何促成双方力量对比变化,无非是“动敌”(5.4)——“致人而不致于人”(6.1)

静态的力量对比就摆在那里,不用说。重要的是当下,在战场接触的时间地点上的力量释放问题。静态的力量没有使用,等于没有力量。只有在动态环境下真实使用,才是体现当下的真实的有效力量。

动敌,主要包括“在接触点上的专分-对方兵力的调动”,“接触点选择-交战地点、部位的选择”。这两个因素,《孙子兵法》经常放在一起阐述,交织在一起。

核心意思:就是通过调动敌人,让对方的力量引向其他方向、其他时间,而不出现在我方设定的时间地点。从而削弱对方力量,增加我方力量对比优势。

(一)交战地点、进攻部位(进攻时间)的自主选择——为敌之司命

1.交战地点、进攻部位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5.4)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6.1)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6.2)

2.进攻时间(抢占先机、抓住战机)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10.5)

(二)对对方兵力-力量的调动(改变双方力量配比)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