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三个目标谈

(2022-03-25 12:22:12)
分类: 瞎侃教育

学校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是学校中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明确这些目标及其内涵,知道学校愿景、教师在本校的修为方向、体现办学理念的学生发展重点,是极为重要的。

学校发展目标,也叫学校愿景,是一所学校一段时期内激励教师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拥有强势文化及清晰的目标,可以提高学校教师共同的使命感,使其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加热爱并忠诚于学校。“把学校办成做人为本、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习惯优良的南疆名校”,此学校愿景的内涵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注重全面发展,这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小学基础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发扬“为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的“抗大精神”、民族团结精神这一学校光荣的人文传统,彰显独有的育人特色;突出习惯培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落实“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理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力争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办学条件诸方面与南疆名校同步,实现办学水平现代化。

 “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的道德境界、精湛的教育艺术、典雅的人生气质” 是教师发展目标。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教师工作之根本,也是抗大精神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才会“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人的境界有高下之分,教师当有“道德境界”,行为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一心“为公”、“行义”,重在“利他”,重在贡献,把学生当做目的而不是工具,把工作当成提升自己人格和水平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教育是科学,教育也是艺术,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可塑性强的儿童,教师当认真研究学生,懂得他们的需求爱好、身心状况、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哄”好每一个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升自主性,让他们幸福快乐成长。不讲究艺术,一味“灌输”、讲解,学生无对话、无体验、无情感,预示着教师对学生教育的失败。教师不仅仅在学校要树立好形象,在社会上更要如此,理解尊重人、负责任、胸怀大度、坦荡、知行合一、不卑不亢,甚至有“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精神气质。

“学在疏勒·百年二小”是学校品牌,“学”是指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即“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的做人态度、品德和行为规范;能立好多种志向,拥有“胸怀祖国”的最重要志向,能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发挥好主体作用,具备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敢于质疑的能力,善于尝试创新和创造。这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对所有孩子的人生起步负责,为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拓展和深化。对此进一步具体化,我们提出学生培养目标是:“传统美德、远大志向、自主意识、良好习惯。”

落实“传统美德”,一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性课程,如至善楼“涵养心田”一层,挂着中国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名言警句;恢武楼一楼二楼,有中华文明宣传栏、中华名言警句;文化长廊里,有“中国二十四节气”简介和对应节气的诗歌,悬挂着 “倾听天籁”、“道法自然”等体现着中国“天人合一”重要人文思想的价值理念名句;至善楼“仰望星空”一层,有国学课堂“春风化雨”,突出个体要在礼仪熏陶下成为社会人,综合实践活动室叫“勾勒世界”,意在说明个体有时要引领社会前行。同时,通过现行腰鼓、古筝社团课程,开展“寻找我喜爱的中华名言”作文比赛等活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突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小小百家讲坛”、“祖国,永远的母亲”、“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我的家风故事”、“寻找最美追梦人”等班队会,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方面,形成学校项目特色,进行“诚信”、“忠孝”、“仁义”、“奉献”、“友善”、“ 勤俭”、“节约”、“坚韧”等价值观教育。

落实“远大志向”,主要也是通过隐性课程实施。恢武楼三楼有励志故事,至善楼西墙是“胸怀祖国”和“放眼世界”大型画图。同时组织“胸怀祖国·我的理想是什么”作文大赛和讲故事大赛以及讲励志故事等活动。

落实“自主意识”:一是探索学校实施国家课程的有效途径:落实学校“1226”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载体, “1”——自主学习;“2”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2”自学检测、达标检测;“6”教学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独立自学、自学检测;小组合作、展示汇报;教师点拨、难点解析;归纳总结、达标检测)。二是以“语文主题教学”、“ 数学梯度式教学”等为抓手,推进教育科研,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三是开展包括足球、军乐、威风锣鼓、电子琴、英语课本剧及杯子舞、放飞风筝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大孩子对社团的选择性,增强其主体意识,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落实“良好习惯”,主要是在楼道内彰显三个学段“晨曦”(一至二年级)、“童真”(三至四年级)、“韶华”(五至六年级),在“晨曦”阶段,举行“习惯知多少”诵读比赛,在所有学段,以落实学校每学段《德育素质标准》为载体,评选优秀“优胜小组”,对学生分层实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践行“自主管理”理念,教学生在首认知清楚、次道理明晓的基础上,通过 “少先队监督岗”等方式,调控自己的行为,会自我评价行为的优劣,学会自律。形成管理合力,通过重复、惯性、奖惩、信念等要素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途径,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积极作业、学会预习、认真书写等良好学习习惯,讲究卫生、懂文明礼仪、遵守规则、热爱劳动、善于创造等行为习惯。

学校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绝不是三句口号,挂在墙上无人问晓,他们应该是行动指南和奋斗方向,是需要努力落实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

                                                                                                                                20205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