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分钱的新经济公司是没有前途的

(2018-08-28 08:58:56)

杨国英

从人才的投入出发,似乎已经成为中国重点城市与新兴产业“再出发”的共同选择。

一度火爆的城市“抢人”大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高端人才的有限性,而近日,新经济领域对人才的投资,则在继续刷新着社会对于人才的观感——在阿里巴巴发布的最新一季财报中,该公司在一个财季内对员工的股权奖励开支高达164亿元人民币。

 

 

在阿里巴巴大手笔的股权奖励备受热议的背后,当下,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局部业绩指标下滑、乃至整体增速“换挡”,都是并不鲜见的,相较之下,阿里巴巴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超过55%的收入增长幅度。

跳出阿里巴巴这个个案来看,不夸张地说,人才“估值”的飙升其实是一种时代现象,这种现象的延续,在新经济领域尤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1、

新经济最缺什么?缺创新,缺从事前瞻性研发工作的高端人才!“不差钱”的新经济必须空前重视“人才投资”,而资本过剩、高端人才稀缺、创新才是出路……则是一条人才估值飙升的因果链。

从新经济领域来看,本轮互联网公司的业绩指标下滑、增速换挡,除了众所周知的红利消退这个显性因素,本质上还是前期创新能力储备不足造成的升级瓶颈,进一步说,则可以归结到企业的人才投入、人才战略亟待升级的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当下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战略之关键,已经不是维持高增长,而是人才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升级。

人才的稀缺是必然的,历史地看,时间退回到15年前,彼时,我国互联网企业还难以吸纳、承托很多的高端人才,当时高端人才的出路,主要是高校和外资机构,而当下,情况已经出现逆转,不仅人才需求今非昔比,而且人才有择木而栖、自由选择的巨大空间;更何况,横向来看,如今的人才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对高端人才“估值”遵循的是国际标准。这些都意味着,那些没有在人才和创新战略上先人一步的企业,时下必须交足补课费,才能吸纳并留住人才。

2、

新经济企业能做什么?既然拥有人才本质是锁定未来的一项投资,更富包容性、前瞻性的财务观念就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注意的是,人才投资可能令企业利润短期承压,但在正确的创新战略之下,则是保证企业增长不断档的良方,而且,相比收购资产一类的投资,人才投资聚焦的是企业的内生性增长。

利润最大化是商业正义,但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且仍然处在高投入、高成长时期的领域,新经济不应承担过重的短期盈利焦虑——新经济的固有属性,既体现在企业以人才、创新为本的轻资产特性,更直接体现在股权激励所能产生的长期性的重要价值。我国新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在成长空间,以阿里为例,在赴美国上市的近4年间,其累计的股权奖励价值投入已达804.85亿,很难说,高额的股权奖励投入、前瞻布局和其至今仍保持在高增长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新经济应该是“人力资本”的经济,这一概念中“资本”具有实质性的含义,而不能将其“虚化”。股东通过向企业注入资本的方式,赢得了企业“所有人”的地位和价值存在,与之相比,“人力资本”只有形式上的区别,而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企业中最优秀的人才不仅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而且,同时也应该享受到类似于股东权益的回报和激励,由此形成的“人力资本”,和股东的注资一样,都是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驱动器。

当整个互联网行业专注于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的时候,那些更加专注于人才红利,重视创新驱动和人才激励的企业,很可能已经或正在脱颖而出。而当下,对于言“守成”为之尚早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来说,新经济浪潮实际上无异于“二次创业”,而人才作为创业的“原点”、在这个进程中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