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季度激励164亿,人才才是新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JstLigsfs
似乎,全球互联网公司正在纷纷掉入局部业绩指标下滑、乃至整体增速“换挡”的魔咒。
环球同此凉热,阿里巴巴2019财年Q1财报可能是少见的“反例”——8月23日发布的阿里Q1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强劲增长61%,连续6个季度保持超过55%的高速增长。相比之下,同期,在全球范围内同等量级的互联网公司(包括但不限于“FANG”)中,50%的增速已经是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同让令外界关注的是,本财季,阿里巴巴授予员工的股权奖励总开支高达人民币164亿元,其中,蚂蚁金服由于此前估值飙升,享受到的股权奖励高达111.8亿元。正是阿里在股权奖励上的开支,令其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盈利看起来有所承压,乃至成为整份财报中罕见的“槽点”。
而事实上,在阿里财报的语境中,因为特殊的成本结构导致的“利润不及预期”,具有相当的欺骗性。更为切合真相的逻辑是,阿里在业绩高速增长时期加大人才投资,对于新兴行业如何保证持续的高增长,恰恰是颇为关键的启示。
须知,本轮互联网公司的业绩指标下滑、增速换挡,除了众所周知的红利消退这个显性因素,本质上还是前期创新能力储备不足造成的升级瓶颈,进一步说,则可以归结到企业的人才导向问题。因此,目前来看,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战略之关键,已经不是维持高增长,而是人才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升级。
可以确定的是,当前新兴行业急需纠正人才观,体现在财务上,更多的公司应该认识到,将人才支出列入“成本结构”,并不符合互联网的特性——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人才经济,这一点,既体现在企业以人才、创新为本的轻资产特性,更直接体现在股权激励所能产生的长期性的重要价值。其潜在含义是,对人才的投资不仅不是成本,而且是未来的增长。
新兴行业的增长断档现象,之所以没有发生在阿里身上,得益于其投资上的“履带式前进”规划。比如,现阶段在阿里生态中举足轻重、并且享受高额股权激励的蚂蚁金服,就是在既定战略下长期投资的结果——今年6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较此前的600亿增长了150%,在这样的激增幅度背后,显然不是一个走一步看一部的战略取向。事实上,从整个阿里生态人才投资来看,赴美国上市的近4年间,其累计的股权奖励价值投入已达804.85亿,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居第一位。
目前的新兴产业,到底如何处理好人才投资和持续增长的相关性命题?简单地说,在人的价值这一尺度上,新兴产业应该是“人力资本”的经济,而不是传统行业的“人力成本”的经济,也不是将人才物化的“人力资源”的经济——只有“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才能充分体现出人才对于企业长线发展的战略性价值,以及新兴产业的企业和人才之间特有的的共生性。
进一步讲,新兴产业应该充分理解“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中“资本”的实质性含义,而不能将其“虚化”。在实物资本的范畴内,股东是通过向企业注入资本的方式,来完成财产所有权向股东权益的转换,并赢得了企业“所有人”的地位和价值存在,与之相比,“人力资本”只有形式上的区别,而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企业中最优秀的人才不仅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而且,同时也应该享受到类似于股东权益的回报和激励,阿里在股权奖励上的高额投入,正是这一价值取向最为典型的反映。
当整个互联网行业专注于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的时候,阿里实际上早已经开始专注于人才红利——阿里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1.5岁,而德勤的研究表明,在选择雇主时,90%的中国年轻一代非常看重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声誉。而从蚂蚁金服到云计算等高成长业务,无不是阿里在业内投入较早的领域。在阿里的案例中,人才投资对于新兴产业持续高增长的重要性,已经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