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国英:财政赤字连创新高值得警惕

(2013-12-26 11:00:57)
标签:

财经

 

据财新网报道,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为1.3万亿元,再破万亿元大关,环比增加1000亿元,赤字率高于今年的2.2%,升至2.3%,为2011年以来最高。

尽管,2.3%的赤字率尚未达到全球公认的3%警戒线,尽管,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赤字规模亦未尝不可,但是,如果结合我国隐性债务现状、以及我国CPI权重的实际错配,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的连创新高,极其值得警惕。

之于我国而言,所谓隐性债务,一般是指政府为地方融资平台和国企所提供的担保、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等,而据《上海证券报》今年3月份的报道,截止2010年,我国中央隐性负债已近11万亿,地方隐性负债为4万亿,这就意味着,自2009年我国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以来,我国实际负债可能是表面负债的近2倍,这同时更意味着,如果以这一债务变动减去同期资产变动,我国财政赤字极可能远高于当前水平,实际赤字率更是极可能已突破3%的警戒线。

再论及我国CPI权重的实际错配,这是因为,历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比重已经大幅降低,而居住成本却在大幅增加,在这一前提下,尽管国家统计局已于2011年对CPI权重做了适当调整,但是,当前食品仍占我国CPI权重的31.39%、居住却仅占CPI权重的17.82%,显然会造成统计局所公布CPI数据与民众对通胀实际感受的巨大背离。故而,在CPI权重的实际错配之下,讨论“当前通胀可控,可适当增加赤字规模”,毫无疑问会犯前提假设的错误。

如此,在厘清我国实际债务水平、并清醒认识我国CPI权重实际错配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我国当前,不仅实际赤字率可能已经突破3%警戒线,而且我国实际通胀水平留给增加赤字规模的空间,事实亦可能远不如想象般乐观。

应该说,我国近年来财政赤字规模和赤字率的连创新高,与2009年启动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密切相关,在本轮投资刺激之后,不仅我国此前偶见的财政盈余现象不复存在,而且包括政府表面负债、以及隐性负债等均在大幅增加。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之下,适度增加赤字规模,可以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支撑拉动作用,此举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必须对现有实际债务水平、以及实际通胀水平有客观认识。此外,还应对增加赤字规模所造成财政预算支出加大的支出方向,进行清晰鉴定。

之于我国历年固定资产产出率下滑明显而言,我国即使适度增加赤字规模,其所形成财政预算支出增加的部分,也不宜持续向固定资产投资倾斜、尤其不宜向行政主导性投资倾斜。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市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率已从1978年的97.1%,连续下降至1988年的70.3%、1998年的49.7%、2008年的49.5%,尽管此后数据缺失,但是,在2009年大规模投资刺激、大量资金涌向固定资产投资之后,我们有理由推测,当下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率,极可能已经下降至40%左右。此外,地处江苏省苏北的淮安市,其所公布的固定资产产出率数据,亦已从2001年的212.2%大幅降至2010年的78.7%。

虽然,国家统计局一直没有公布全国固定资产产出率的数据,但是,通过经济发达城市上海和经济水平一般城市淮安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仍可明确感知,我国整体固定资产产出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在固定资产产出率明显下降之下,不进行深层次的调结构,而试图仍然依赖增加赤字规模以拉动经济增长,显然是寅吃粮、泽而渔之举。

故而,我国近年来财政赤字的连创新高,极其值得我们警惕,是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应在厘清我国实际债务水平和实际通胀水平后再做定夺,而即使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亦不能将由此增加的财政预算支出,过多投入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而应更多向民生保障性支出方面倾斜。

    本文发于《长江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