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国英:洋乳企质量丑闻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2013-08-13 13:23:04)
标签:

财经

 

仅一个月之内,洋乳企就两次遭受“重创”——继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对包括合生元、多美滋、惠氏等多家洋奶粉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后,8月2日,作为全球最大乳制品企业的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洋乳企的“接连受挫”,尤其是此番恒天然公司发生的肉毒杆菌事件,使得一直饱受舆论指责和市场冲击的本土乳企,大大松了一口气,以为由此一下子拉平了自身的道德水准,并可为自身迎来实施快速市场反击的良机。

但是,请本土乳企先别急着乐,只要细究此番肉毒杆菌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发现,本土乳企不仅有必要学习洋乳企的质量控制,更有必要学习洋乳企的主动披露机制。

首先,此番爆出的“肉毒杆菌”这一名词,在全球各国的乳品检测标准中,其实均未被列入,而恒天然公司能够通过自我检查,揪出“肉毒杆菌”这一乳品安全隐患,充分说明其质量控制水平,远远高于国家部门(包括出口国和进口国)的质检水平,其质量控制要求,更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包括出口国和进口国)。

其次,此番恒天然公司发生的肉毒杆菌事件,其最终大白于天下,并非是由质检部门查出、亦非是由媒体曝出、更非是已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而是其自曝家丑,并且事发后主动请求召回——这份自曝家丑的勇气和担当,尤其值得本土乳企好好学习并深刻反思。

就此,对照我国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氨事件,其时在受害儿童已高达数万人的情况下,作为重点涉案企业的三鹿集团、以及其时涉案的近乎所有本土乳企,均竭力通过媒体公关进行遮羞护短,而不敢勇于面对、并及时纠错,而三聚氰氨事件最终之所以能够浮出水面,并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亦是经由恒天然公司(其时作为鹿集团的最大外资股东)的反复上报、并强力要求召回才实现的。

众观此番恒天然公司对肉毒杆菌事件的处理,可以说,正是因为其积极主动的质量自查和及时主动的信息披露,才没有酿成波及范围更广、对消费者伤害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当下全球尚未因此发生明显的肉毒杆菌事故,我国涉事进口企业亦仅有三家。

面对近期洋乳企的“接连受挫”,本土乳企请先别急着乐,更不要急于实现市场快速反超,而是要虚心学习其质量控制水平,尤其应诚心学习其主动披露机制。偶发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自我质量控制水平,如此才能将乳品安全事故扼杀于萌芽,我们更应形成不遮羞、不护短的信念,因为只有及时主动地披露不良信息,才能真正树立本土乳企长久的公信力。

 

 

本文发于《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