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重奖之下,“勇夫”纷呈,正是在地方政府包揽下所有挂牌费用之下,再加上新三板挂牌的业绩要求过于偏低,众多中小型科技企业自然会乐此不疲,“疯狂”奔向新三板。
这貌似是历年各地力推当地企业A股上市的重现,只不过,与融资额偏小、流动性偏弱的新三板相比,历年地方政府对当地企业A股上市的直接补贴更多,只要能够成功实现A股上市,各地给予当地企业的重奖近乎都高达500—1000万,而且在上市后,地方政府所给予的政策支持更大,包括技术创新、退税等在内的补助动辄每年数千万元、甚至高达亿元以上。
当然,相较其他企业而言,能够成功登陆新三板或A股上市的企业,其技术实力、企业规模、就业人数等优势均较为明显,故而,地方政府对新三板挂牌或A股上市成功的当地企业,进行适度奖励以表彰先进,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地方政府如果奖励过度,包揽下企业所有的挂牌(或上市)中介费用、甚至在企业成功挂牌(或上市)后每年仍给予各种名目的财政补助,则不仅会对地方财政的分配造成不公平,更会扰乱资本市场自身的识别功能。
事实上,在地方大手大脚重奖新三板挂牌企业或A股上市企业时,我国当下的地方财政并不乐观,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负债率均已远超100%,而诸如保障房建设、养老(及医疗)保险等民生保障的缺口则仍然较大,似此,在民生保障缺口仍然较大之下,过度地重奖新三板挂牌或A股上市企业,则显然有“劫贫济富”之嫌疑。
再者,在我国实体经济整体税负仍然高企之下,地方政府仅对新三板挂牌企业或A股上市企业进行重奖、并给予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必然会相对挤压其他实体企业的政策资源,这对于其他实体企业来说,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除此之外,受地方政府对新三板挂牌(以及A股上市)企业重奖的利益驱动,诸多本不具备挂牌条件、以及上市条件的企业,往往会通过虚假财务报告,实现新三板挂牌或A股上市的目的,但是,这部分企业极易变脸,一旦挂牌或上市成功后,业绩往往会立马跳水。由此,不仅会给众多投资者造成损失,而且更扰乱了资本市场自身的识别功能。
之于当下而言,地方政府亟需扭转以挂牌多少、上市多少为参照的政绩观思维,对当地成功实现新三板挂牌或A股上市的企业,只能进行适度奖励,而切不可过度奖励,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更应耐心打造当地软环境,以从根本上激发当地优质产业、优质企业的内生活力,而不是过于在意新三板挂牌(以及A股上市)企业数量这样的面子工程。
本文发于《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