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业转型依存度经济增长铁矿石缺口财经 |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通过实施找矿战略,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同一天,国土资源部发布《201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石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4.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53.6%。
这是两个互为因果的文件,正是因为我国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才急需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以期通过自有资源的挖掘,平衡我国资源对外过高的依存度。
虽然,2010年我国通过投入地质矿产勘查近千亿元,新发现了202处大、中型矿产地。但是,之于我国日益旺盛的资源需求而言,加快找矿步伐仅可缓解短期之急,却难解决中长期之忧。更何况,与历年相比,当下矿产勘查费用的投入之于新矿产的发现,其边际成本明显在大幅提高,而边际效率却在大幅下滑。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2008年遭受次贷危机冲击后,自2009年起经济增长复苏继而大幅反弹,加速扩大了本已存在的资源缺口。据统计,仅今年我国用电缺口就高达3000万千瓦,2012年用电缺口更将高达5000万千瓦。电能严重短缺的背后,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的严重短缺,与石油、天然气的历年持续进口不同,我国曾是煤炭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是供需平衡早在2007年就被打破,2010年更是以净进口1.7亿吨,成为全球煤炭的第一大进口国。
此次在国家层面再次明确找矿突破战略,除了因今年上半年中东、北非持续的政治危机,给我国资源的海外供给造成不确定性外;还与今年3月份日本核泄漏事故的恐怖影响,令我国难以短期内大规模上马核电项目有关。此外,历年持续增长的资源进口量,亦令资源价格水涨船高,如原油价格10年上涨超4倍,铁矿石10年不到上涨高达430%,煤炭价格5年翻了一番。
在海外资源供给量相对受限且价格持续高企、核能等新能源遭遇发展瓶颈时,我国加速自有资源的矿产勘查,当然有其相对合理性。但是之于中长期而言,不仅我国自有资源的储量相对有限,之于全球资源储量而言,亦难以满足我国当下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极度依赖。此外,当下全球减排达标的呼声,亦促使我们尽快扭转当下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上,我国承诺“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就是为何去年全国多个省市,宁可拉闸限电,也要减排达标的原因所在。虽然1990—2005年15年间,我国单位耗能下降高达46%,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从这个角度讲,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依赖度过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经济转型存在较大空间。
历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低附加值高耗能产业、以及政府主导的“铁、公、机”式的基础设施投资。但这两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均需要持续扩张的资源补给,而这注定难以持续。
在上述种种原因之下,短期内我国固然可以通过找矿突破战略,来平衡我国资源供给日渐扩大的缺口。但之于中长期而言,无论是基于我国资源人均拥有量的相对偏低,还是基于全球资源总量的持续降低、价格却日渐高企,乃至我国当下的减排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巨大悬殊,均在提醒我们:必须告别以高耗能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
与加大找矿进度和投入而言,我们更应加速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变粗放式外延增长为精细化内生增长。只有如此,之于资源缺口日渐扩大的我国而言,才是更为长效、更可持续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