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彷徨》分篇内容简介(一)

(2017-07-16 08:53:41)
标签:

鲁迅

彷徨

杂谈

鲁迅《彷徨》

《祝福》1924.2.7

我回到故乡鲁四爷家,人们正准备着年底的盛大祝福。

鲁四爷思想还是那样顽固,书房还是那些老古董。我决定无论如何得要走了。况且,我昨天下午遇到了祥林嫂,这让我不能在这里安心住下去了。

祥林嫂问我世上有没有魂灵,我说“不清楚”。我担心我的回答可能会对她的生死起到负面作用。结果怕什么来什么,今天傍晚就听说了,祥林嫂死了。

鲁四爷嫌弃她偏偏死在这个祝福的时候,说她是谬种;而我这个时候住他家打扰他,疑心鲁四爷认为我也是谬种。于是吃晚饭的时候,我连忙说我明天要走。鲁四爷也不很留。

夜晚,我独守着菜油灯,静听着窗外下雪的声音。就想起了祥林嫂前前后后的故事。

她死了丈夫,来鲁四爷家做工很卖力,祝福这么盛大的节日,完全一个人干了,连短工都没有添。也就三个半月功夫,她婆婆就把抓回去了,另嫁了人,嫁到了山里去。

因为那个时候,妇女是要守节的,所以改嫁是“败坏风俗”的。祥林嫂不依,大闹婚礼,额头上撞下了伤疤。后来就生了个儿子,生活得还很幸福。但好景不长,第二个丈夫风寒去世,儿子阿毛被狼吃了。房子被大伯收了。

于是祥林嫂又回到了鲁四爷家,但手脚已经没有灵便,记忆力也差了。鲁四爷认为她改过嫁,败坏风俗,祝福祭祀的事情不能让她沾手。

祥林嫂给镇上的人们,反复讲述儿子阿毛的悲惨遭遇,并且每次的说辞都是一样的,人们听腻了,也就不再流眼泪,后来干脆就听烦了,不再听。

这年祝福时候,鲁四爷请了男短工,又请柳妈洗器皿。柳妈对祥林嫂额头上伤疤的事,说笑了一回;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了改嫁的罪名。

快够一年,她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自以为赎了罪名,她太过于单纯了。

冬至祭祖时,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从此祥林嫂再也找不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颓废下去了。

我想她最终是被鲁四爷打发走了,至于什么时候变成乞丐,我就不知道了。

此时已经是五更天了,我被那些爆竹惊醒了,仿佛看见圣众们吃了人们祭祀的福礼,醉醺醺地在天空中摇摇晃晃,预备给鲁镇的人们无限的幸福。

这篇小说,同情命运坎坷而心地单纯的祥林嫂,同时也展现人类人性中丑陋虚伪自私自我的一面。

《弟兄》1925.11.3

1923年周作人写信给鲁迅,弟兄二人绝交。当然不一定与这篇小说有关系。

这篇小说讲张沛君在公益局上班,秦益堂说起自己的两个儿子,老三和老五又打起来了。张沛君就讲自己和兄弟如何和睦,谈到自己的弟弟靖甫生病了。汪月生提醒说现在正闹流性病,张沛君听后忙去阅报室查明是猩红热,赶忙让听差给最有名而价格贵的西医打电话,去家里看病。

张沛君回家左等右等,西医不到,于是请了中医,中医说是猩红热。那时猩红热是不能救的。在焦急等待西医时,就打算起弟弟死后的生计来,自己有三个孩子,弟弟的孩子不能再读书了,棺材的钱怎么弄……

后西医到了,诊后说是生疹子(不是厉害的病),张沛君立即高兴了,并敦促活计一早去西医指定的药房买药,并强调多次去指定药房。

第二天张沛君回想起昨晚做的梦,梦到弟弟靖甫死了,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并且打了弟弟的孩子荷生,荷生满脸是血。

下午沛君到了局里,大家尤其汪月生对沛君和靖甫的兄弟和睦,称赞有佳。这时听差送了公文,汪月生说沛君惦记弟弟的并要早回去,公文由他来办;但张沛君拒绝了,要自己办。他走到自己的桌前,看着呈文,一面伸手去揭开了绿锈斑斓的墨盒盖。

这篇小说讽刺虚伪的弟兄情;揭露公益局的腐败,上班聊天,迟到早退、局长神龙不见首尾等等。

《幸福的家庭——拟许钦文》1924.2.18

本文写一个作家“他”,准备向幸福月报社投稿赚点稿费,题目拟为《幸福的家庭》,在幻想幸福的家庭所在何地、主人公背景、爱好(读王尔德的《理想之良人》)、生活条件等期间,自己的家庭里正上演着为柴米油盐而进行地一系列世俗活动。与自己小说里的幸福家庭,形成讽刺性对比。

《在酒楼上》1924.2.16

我从北往东南旅行期间,顺道到了家乡,住在S城的旅馆里。访曾经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于是就去一石居酒楼去喝酒。

就在这里遇到了曾经的同事吕纬甫,听他讲了自己的两件事。

第一件:给自己的弟弟迁坟。但弟弟是三岁时死的,早就化没有了,连点头发丝都没有留下。但吕纬甫依旧把弟弟身边的泥土用被褥包了,放到新棺材里,迁到父亲的坟上。

第二件:邻居家女儿阿顺的事情。前年吕纬甫来接母亲的时候去了邻居家,阿顺给他调了一碗荞麦粉,他本不喜欢吃,但看到阿顺期待的眼神,就把荞麦粉全吃了,吕纬甫看到了她收拾空碗时忍着的得意的笑,觉得这就值了。

如今回来,奉母命给他特意从济南买了两朵剪绒花给阿顺。但是却得知她已经死了。阿顺得了病,并且听信了伯伯的造谣,说她的未婚夫比他(偷鸡贼)还不如,于是死了。但是她的未婚夫很体面干净,是个好人。

之后又讲他现在在一个同乡家里教“子曰诗云”,而不是ABCD。

以后我结了账,便和吕纬甫分道扬镳了。密雪的罗网笼罩着街道和屋宇。

《高老夫子》1925.5.1

高尔础,原名高干亭,根据高尔基的名字改成了自认为大有文化的高尔础。文中讽刺称为高老夫子。

他在日报上发表了一个文章,后又被聘为女学堂教师。不过是一个沽名钓誉、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备课连教材都搞不明白。黄三来约他晚上打麻将,看到他的聘书,说女学堂闹坏风气。高老夫子有些不高兴。

去了学校,先被教务长恭维一番。因为自己肚子里实际上都是草莽,讲课却连头都不敢抬,出了一些洋相,早早结束了课程。却埋怨女学堂果然风气不好、虚荣,打算辞职。

他心情不好,但是在晚上打麻将时,快要凑成清一色了,觉得世风也好了。

本文讽刺高老夫子的沽名钓誉,很钱钟书《围城》里一些教授很相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