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视表演”教学配方的择定
随着培养规格和教学定位而来的自然是课程设置与“教学配方”问题。
课程设置方面,当然应遵照专业主课、专业基础课、史论课、知识修养课、共修课的系列作安排,但高职高专应有别于本科教育,当作出突出重点的全面安排。重点当然是主课“表演”,它的课时量应占总课时量的近半(以往文化部关于表演专业教育的部颁方案规定:本科四年制表演专业20—30门课程总课时为4000多,其中主课表演约2000)(注6)因为表演课既是讲授课,更是训练课和创作课,实践性强、综合性强、耗时量大,注定了的必须“由量变到质变”学生方能成才。
专业基础课的语言(台词)、声楽、形体训练都属必要,但可精讲多练,节约课时,如果表演主课任教教师有综合功力能将表、语、声、形教学熔于一炉,那将既节约而又易显实效。至于相关的史论课和知识修养课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要简而明、少而精。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解放军对民兵预备役人员素质的形容。借用它来写照经历职业教育的影视演员似也恰当。一个演员被剧组选中,到得剧组便能轻车熟道、立马上岗,说演就演,并完成角色创造任务。这就是“职业演员”!“职业演员”的标志是表演能力——演技,“技”是基本能力,进一步熟能生“巧”,就是“技巧”了。那么,高职高专“影视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那些最主要的职业技能呢?我们来将人才培养规格细化一番,看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以下数则必不可少吧!
1、了解影视节目拍摄常规与影视拍摄手段;
2、会做即兴表演小品,会说标准普通话;
3、懂得分析剧本、认识角色、进入情境、组织行动和处理语言、刻画细节······;
4、经历过较系统的表演教学训练和影视节目的实操实训实拍实练,能迅速入轨“干演员的活儿”;
5、能吃苦耐劳,善团结合作。
以上几条可谓职业演员的基本专业技能。第3条为核心条。
如何使学生获得上述专业技能,这要靠有效的教学措施和合理的课程内容结构。
表演专业课的“三段体结构”,是中戏、上戏等校的常规惯例,也是老师们多年的共识,他们打趣地称其为“红烧头尾、清蒸中段”。意指表演基础训练阶段为“头”;小说片段、难度层层递进的多轮剧本片段阶段为中段;数台古今中外题材毕业大戏演出为“尾”。“头”,最重要,通过各类小品练习,打牢“在规定情境中有机行动”的基础,不达标不得过关;“中段”,最有效,学生可以在各种不同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的戏剧片段中尝试不同人物形象的创造,由浅入深的六七轮、七八轮片段下来,学生不是此处开窍便是彼处放光;“尾”,最必要,几个大戏演出带总结性,锻炼意义大,社会影响也大。表演专业的毕业演出重过毕业论文,演出是所达实际能力与水平的展现,毕业论文只是表演的注脚。
上述做法,对于高职高专“影视表演”来说,是可作参考的。然而不宜照搬,也难能照搬。因为办学条件不同,规格定位不同,专业走向也不尽相同。高职高专“影视表演”专业教育目标明确:
培养电视剧职业演员。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剧里担任一般角色,也可担任主角。发展得好,还能成为挑大梁的主要演员。
高职高专“影视表演”专业,要根据自身实际设定教学结构与课程配方。总的教学原则应是“重视基础、强调实践、采用成品、快速培养。”三年学程短促,基础训练阶段须格外重视,“真听、真看、真感受”“在规定情境中有目的、有感受、有节奏的真实、合理、合乎逻辑、有效的行动”等表演基础技巧要夯实打牢。基础训练阶段之后继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剧目(片段及大小剧目)排练中要巩固基础!基础不牢,等于没学!
“学校”教育,首看基础;而职业教育,尤重实践。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