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须注意镜头特性
镜头前表演,屏幕上体现。这一最根本的制约条件,要求一个演员在表演电视剧时,需格外注意到镜头的特性,并有效利用和发扬镜头效能,获得良好的镜头感,从而达到理想的表演创造效果。
以下一些问题,是演员应加认真注意和力求解决好的:
1:感受情境,迅速起步。
以镜头为表演单位的电视剧与电影,具有分割式、突发式、不依顺序、见机行事等特点。以开机实录(或实拍)为这一单位表演的定速起步线,令演员不能象演舞台剧那样逐渐酝酿积累、发展延续,而是要求演员在该一镜头的特定情境与应有节奏中迅速起步、随即进入。
表演电视剧,需要演员面对每个镜头都能有这种“突发”、“快进”,那就要从并非突然和业已奠定了可以快的基础开始,即必须充分地做好录前准备,不可于开机时从零开始。去现场的路上,到达现场,在实录前的全部时间里,都应进入将录镜头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体会,甚至反复默演。机位的临时变动、化妆道具等偶然事故、现场秩序的异常……等等身外之物都不应干扰自己把注意力集中于将录镜头的规定情境以及已经唤起的感受与体验。假如自然条件使录制一时受阻,象在录制外景镜头时遇上云彩蔽日、需要等待阳光那样的情况,灯光师傅们可能关了灯、撇下反射板席地而坐相互攀谈,别的人也可能去做些与戏无关的事情,但是作为演员,切不可抛掉你所不易积累着的感受,始终要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川剧有句艺诀叫“功夫在戏外”,指的是演员演戏不能靠“台上见”,不能直接端出结果了事,而是靠充分的准备和围绕一个戏所开展的充分想象、悉心创造、功力发挥等一系列在舞台外为舞台所进行的艺术劳动。电视剧表演也应该是“功夫在镜外”,为在一个镜头中把戏演好,演员必须下够镜外的功夫!否则只有虚假、空洞、不入境、一般化的结果在等待着。
2.真诚体验,鲜明表达。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尤其是表演艺术的生命。电视剧与电影表演,更需强调逼真感,演员应力求演得真挚、自如、松弛、有机和含蓄。为此,在每一个镜头中的表演,都应做到真诚体验;每个行动,都应有充分的生活依据和真实感。
真实地表演的艺术境界,应是宛如真实生活般可信、可感的艺术境界。但宛如生活不等于就是生活;必须真实却不能是生活的照搬而应是达到艺术的真实。真实生活与艺术真实之间既不能绝缘又不可混同。有一种理论叫作“没有表演的表演”,我以为这口号不确切、不科学,它混淆了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因为凡属脱颖于生活的表演艺术,便不再是生活本身,而是艺术化了的生活,恐怕没有“没有表演的表演”这种艺术现象存在。如果形容表演创造所达到的艺术真实的理想程度,不如用“含蓄的表演”或“不着痕迹的表演”等说法为好。那么,要想达到逼真感,达到这种“含蓄”和“不着痕迹”,没有表演还真不行,恰恰需要的倒是高超的演技。这种高超演技的规范要点是:既要真实又要鲜明;既要象生活又要用技巧;既要有内容又要讲形式。例如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手势步态、动作细节等都是应当十分讲究、入微刻划而不应是纯自然状态的。当然,这种演技一定要巧!巧到高超得使人好象不觉得是在演戏,然而它却不是自然主义、无所创造。
3.心怀全局,断中求连。
一部电视剧,短些的由上百个镜头组成,长剧则由数百个镜头组成。电视剧分镜头录制,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物质、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与需要,一般很难按情节顺序依次进行,往往要拆散跳录,最后经过剪接才能构成预定的合理顺序。这种情况,对于演员是极大的考验,要求演员具有适应跳录的能力。如何适应跳录?最好的办法就是演员心中要有一个完整的剪接设想(至少要有剪接观念)和节奏构思。这个设想、构思要建立在“心怀全局、断中求连”的基础上。
心怀全局,指的是演员要对自己的全部戏做到心中有数:开始、发展、高潮、结果……都有哪些层次?每个具体镜头与贯串行动线的关系如何?哪儿应是什么感觉、哪儿应是何种节奏……只有捋顺全剧线索,心里清清楚楚,才可能很好地适应跳录,并顺利地于断中求连,最后使所有镜头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首尾贯通
、节奏准确。
4.适应镜头,掌握分寸。(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