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艺医院_____假空粗断淡之"淡"

(2011-09-07 20:39:56)
标签:

含蓄而非平淡

强烈而非过火

分类: 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话

假、空、粗、断、淡之“淡

淡,即平淡无奇。由于表演的平淡,会使观众兴味索然,其具体表现就是缺少艺术表现力,缺少形象感,有一些演员所演的角色魂不能附体、貌不能惊人,因此不可能感染观众;还表现为表演缺少意境,也缺少韵味,不能作到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独具风采,更不能达到一种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妙境。

绝不可以认为“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演话剧”,不!话剧表演有它一个很高的艺术造就的境界,就是专门从业者也不见得个个能及(五十年代曾有导演试图将生活原型人物请上舞台扮演剧中与之类似的人物,以求某种逼真,例如请了一位生活中很活跃、嗓门也很大的老工友上台扮演集市上敲着炒勺招徕食客的厨师,不料 那位老师傅一上台脸也红了,嗓子也堵了,身上打颤,走路也不利落了,因为在黑鸦鸦一大片观众注目的舞台上先作不到当众孤独和肌肉松弛……终因无视艺术与生活之别而试验未能成功)。话剧本身也绝不会因以行动与语言为主要艺术手段就平淡,不是这样!我们曾有过一些很好的戏,演员的表演在语言处理上就很有特点,他们精彩的语言处理犹如戏曲中精彩唱段的处理,使得观众久久难忘、印象深刻、

目前舞台上表演之平淡、表现力之不强,是与上面所谈到的粗制滥造现象相联系的,因此我们应努力追寻艺术技巧和表现力。联系这一问题,同时产生出一个话剧表演中的体验与体现的关系问题。究竟是体验派好,还是体现派好?究竟应强调体验,还是应强调体现呢?我们以为体验和体现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问题,两者密不可分,“没有体验如何体现,没有体现何必体验!”这两者是互为表里,相依为命、相辅相成的。只有体验与体现的很好结合,才能使话剧表演不致那么虚假也不致那么平淡。近年来的国际剧坛上说出现了体验派与表现派相互融合或两者相互“交换场地”的现象:以往某些剧院以体验艺术见长,或自诩为体验派,近年来却向它的相对方向发展、追求;以往自诩为表现派的剧院和演员,近年来则向体验艺术发展和追求。……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况呢?因为体验派也好,表现派也好,或不成其为派而以往则重于体验或表现者,他们随着社会发展与艺术实践都再不能满足原状而图求更新与发展。这种现象也正说明二者的密不可分。

话剧本身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弱点,弱点之一恰恰就是缺乏表现力,当然这种表现力绝不是指一种大吵大闹、大喊大叫、大动大跳,不是浮躁,相反却要追求含蓄,但在具有实在内容与认真体验的同时却应追求鲜明的表现力和形象感,这就值得从我们戏曲传统表演艺术中寻取借鉴、吸取营养(但又不是照搬),探寻话剧表演艺术的新路,改变平淡无奇的状况。但是学习和继承中国戏曲传统表演也好,学习和借鉴外国各种优秀演剧经验也好,在追求提高话剧表现力的时候,都需立足于中国话剧的实际,根据艺术规律与中国话剧表演艺术本身具有的特点去探索追求,否则剧种就可能变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