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的“家”在阿克苏

(2014-01-18 15:17:33)
标签:

转载

分类: 魅力龟兹是我家
原文地址:我的“家”在阿克苏作者:陈志燕

[转载]我的“家”在阿克苏

 

我的“家”在阿克苏

——浙江省对口援疆成效显著


    对浙江人来说,新疆阿克苏是那么远。一路雪山、戈壁、绿洲……距离杭州4000多公里。 

    但在浙江人心里,阿克苏又这么近:市区最宽的主干道,叫“杭州大道”;当地苹果、核桃、红枣,每年有四分之一销往浙江;游牧民住进了浙江援建的敞亮楼房;浙商的产业开发项目在草原上红红火火……

    3年多前,一批浙江援疆干部来到阿克苏,满怀豪情,日夜奋斗,不仅把浙江人民的感情留在了阿克苏一条条道路、一栋栋楼房上,更是融入在了城市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中。

     浙江省自2010年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选派855名干部人才从东海之滨来到南疆边陲,实施援疆项目329个,到位援助资金43亿元,完成投资134.8亿元,援疆项目数、到位资金额和干部人才数均居全国19个援疆省市前列,不仅有效助推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跨越式发展,更使浙江与这片广袤的土地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转载]我的“家”在阿克苏

 

阿山老人的新房子

 

     吃过早饭,柯尔克孜族的玛·阿山老人开始擦家具、掸尘土、拖地板,忙得不亦乐乎。以前,她可没有这样的习惯。“当时房子是石头垒成的,四面透风,一遇到地震,屋顶就噼里啪啦掉土块……”如今,阿山老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她住的这个村子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衢州新村。

    3年多来,浙江省投入14.8亿元资金,帮助阿克苏地区新建和改扩建农牧民住房11.16万户,衢州新村、湖州新村、金华新村……一片片整齐划一的安居富民房,

 

[转载]我的“家”在阿克苏

 

    在新疆阿克苏浙江产业园西园即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多家企业集中开工,涉及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发电、塑料编织等7大项目,总投资达9.91亿元。正展示着浙江援建的成果。

 

      一说起浙江来的干部,阿克苏人翘起了大拇指:“亚克西!”因为件件实事,都办到了当地人的心窝里:新建学校教学面积45万平方米,受益师生达6.1万人;实施新建和改造医院、卫生院67所,新增床位1943张;25万户、100万群众告别了喝高氟水、苦咸水、“人畜共饮”的历史……

 

农贸城里的致富经

 

    在义乌农贸城里,有一个阿克苏温宿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如今,阿克苏地区20多家农产品企业的产品,在义乌集中展出。“对口援疆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增强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久之计。”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徐纪平说。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协助组织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组团参加浙江省及各市农博会、消博会等,唱响阿克苏苹果、红枣、核桃等特色农林果品在浙江乃至华东的品牌,浙江已经成为阿克苏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

     产业和智力援疆为当地注入新的活力。3年多来,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5个,涉及棉纺、能源、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创造就业岗位5932个。

 

[转载]我的“家”在阿克苏

 

     浙江华隆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亿多元在新疆成立华隆农林业开发公司,带动和田、阿克苏等地区2万多户农牧民发展林果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图为果农排队向华隆农林业开发公司投售杏子。


 

永驻心底的浙江情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三个“什么”,成为浙江省援疆干部经常思考的问题。

     “来到阿克苏,就是阿克苏人,要说阿克苏话、办阿克苏事、为阿克苏各族群众谋幸福。”这是浙江每一位援疆干部的座右铭。

       邵千龙作为阿克苏地区指挥部规划建设组组长,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回,因为连续加班几个星期,他眼部血管3次破裂,但他硬是咬着牙熬过去。

日前,浙江省第七批援疆干部完成3年任务,踏上归程,当地各族干部百姓特地赶来道别。同时,已走马上任的第八批援疆干部,接过了接力棒,将与当地百姓一道,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载]我的“家”在阿克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