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回族的油香

标签:
黑祖勒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穆斯林军队杂谈 |
分类: 新疆游记与杂谈 |
油香
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气、香香锅。
-
也说回族与春节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传统的节日。汉族过春节的许多习俗,与佛教、道教的关系密切。所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是没有过春节的习惯的。但是,每逢农历的元旦,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的回族同胞,也往往穿新衣、办年货,访亲问友,互祝“色兰”(平安),有的也泡腊八醋,也做腊八粥,这只是长期与汉族兄弟生活在一起,受其影响的结果,并非是本民族的习俗。一些具体习俗,也有自己民族的特定含义,比如,关于吃饺子。回族也吃饺子,但不在年三十,而是在初二。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叫黑祖勒的伊斯兰先知率队伍打仗,虽殊死拼杀,还是吃了败仗,作了俘虏。敌人庆祝胜利大摆宴席,吃的食物中有一种是肉馅做的。不料两天以后,穆斯林军队反败为胜,不仅收复了失地,还俘虏了敌人的首领。穆斯林军队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也大宴宾客。这次战斗的失利与胜利的时间,恰恰与当时中国农历新年的除夕和年初二巧合。所以,当汉、满兄弟民族欢度春节,在除夕吃饺子时,穆斯林们却在缅怀黑祖勒先知。因此,这一晚上,穆斯林不仅不吃饺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还有厉尽的成分在内。至于初二吃饺子,虽在春节期间,但其庆贺之意自有独特的民族内涵,与“过春节”实在没有关系。贵报那篇文章中说什么,回族人年三十包饺子,并且意在“将素日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的说法,在回族人看来,实属“库夫勒”(迷信)。回族不祭灶、不守岁,文章所谓回族三十晚上让孩子们吃零食,把果壳随便撒满一地……“踩岁”的说法,是无根据的演绎。 汉、满等民族的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邪”,崩“煞神”、除“晦气”,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不信鬼神,因而是严禁放鞭炮的。回族女孩子也不化妆,尤其禁止化浓妆。还有什么回族“女孩子抹着红脸蛋,眉间点个小红点”,春节那天也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的描述,在回族聚集地区,是根本不存在,也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