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0-11-17 13:26:25)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东川一中 李秋萍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学习任务群的提出,高中语文课堂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笔者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阅读生活的常态,契合了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期待。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2020年秋季学期,云南省正式使用统编教材。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笔者在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现状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融通、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主体的唤醒,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不仅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还把丰富多元的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走向有思考的阅读。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高中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认知不够深入,面对新课改束手无策,群文阅读的有效推进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基于问题来探寻推进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理论先行,领会课标精神。

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谈到:“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是引领我们前行的风向标。而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解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时也曾提及:“备课时最好还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看其中对本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是怎么定义和要求的。”[1]由此可见,教师对课标的研读,对开展群文阅读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没有读透课标,只是盲目地跟着开设阅读课,那么课程的开展也只是热热闹闹走过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在践行群文阅读的初始阶段,我一直困惑语文教学是要立足文本,在语言文字中穿行,还是带领学生谈一些有高度、有深度的话题。后来再次认真研读课标后才发现,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是双线并进的,而且还要以语言为基。因为高中新课标指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要自始至终贯穿在其他任务群中。我们知道,语文课程的资源是言语作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有的素养,试想,如果不能从文本的语言出发深入到文本的内涵,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又怎能落到实处?

(二)前置学习,充分理解文本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前置学习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群文阅读的“比、对、议、整”才能有效的进行,否则多篇文本的整合就成了空谈,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深奥的古文,或是与学生有隔膜的经典文章,教师一定要先带着学生弄清文本的基本意思,帮助学生读懂读通,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任务,最终解决问题。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精读单篇文章、阅读一组文本、去读整本书,将阅读进行到底,不仅仅是碎片化、功利化的阅读。甚至让学生读一些“够不到”的书籍,跳出舒适圈,而不是只沉浸在自己原有的世界里,永远在低水平的圈子里打转,如在高中统编版教材中就出现了《乡土中国》学术著作,让学生提前接触这一类文本。

另外,教师在前置学习环节中设计学习任务单时,可以在最后列一个问题:“读完这组文本,你的疑惑是什么?”真正了解学生的问题,并以此为抓手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学情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问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中一起解答学生的困惑。以这样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思考,使其产生问题意识,进而激发其更深层的思考,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情。笔者在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中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地尝试。

(三)教学设计,以“任务、活动、情境”为支点

1.巧设任务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突破以往教学中单篇阅读精讲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阅读单元导语、文本、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根据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和课文的形式内容要求,思考如何设置任务,驱动学生。考虑提出什么问题、布置什么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单元或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而且真正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任务时,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其中有以整个单元创设一个任务,在单元整体建构的基础上,以任务设计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学习的获得感。也有以一课(一组)创设一个任务,既可从任务出发,围绕任务解读文本,把握文本内涵,也可从文本出发,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暗含着为完成任务提供支撑的内容。总之,形式灵活多样,在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初期阶段,参照教材中的学习任务至少能保证不偏离“航线”。

2.安排活动

教师在备课中选定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之后,就要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内驱性的学习任务,引发主动的、深度的学习活动,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王宁这样说:“新课标所说的‘活动’,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也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件事。”2]这样的表达其实是告诉我们语文活动的实质是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是整合了听、说、读、写不同方面并延展到社会生活各方各面的言语实践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出现过多“活动”,或是为“活动”而“活动”,还是要把阅读当作活动的“重要支架”,让学生在阅读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

教师在初期备课阶段,可灵活运用教材中“单元学习任务”中的活动,这些活动力求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真实的语文生活实践,并打通学生语文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素养。

3.创设情境

王宁这样阐情境的:“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我把这个真实情境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3]

其实,在教材中也有很多真实可感的情境,比如,文本之前的单元导语是一个立足于整个单元的整体学习情境,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引入语也是编者为我们创设的学习情境,教师可充分利用编者创设的情境,也可在此基础上做调整,重新创设适合学生、适合文本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阅读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丰厚学养,增强专业功底

在群文阅读的实践中,教师除了要读懂弄通教科书、读本上的文章,还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更好地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得心应手,这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2017版课标的修订是要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力度大,读书的要求提高,教学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那么,要真正实施好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进的课标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养。

因此,教师本身要热爱读书,不能是碎片化的阅读,或者只是很功利的职业性阅读,要有属于自己的自由而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教师只有多读书,增学养,有更高的站位,才能有比学生更深刻的思想、更精彩的语言,进而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写作,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走向有思考的阅读,在阅读与思考中建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该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不仅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推动者。面对新课改带来的种种挑战,教师要精研课标、立足教材,积极探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力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温儒敏.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2][3]《语文建设》编辑部.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 “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 语文建设,201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