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生命、有温度的“语文”大课堂

(2020-06-21 22:24:44)

有生命、有温度的“语文”大课堂

 

禄劝民族实验中学 赵卿帆

 

一、对罗莉萍老师讲座的思考

2020年6月17日下午,聆听了罗莉萍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语文、地理为例》的讲座,第一感触即是新概念太多了,上周的新课程标准我还在熟悉、摸索当中。接着又多了很多新理论、新知识需要去学习消化,一时间没了方向。讲座里虽为我解答一些疑惑,但仍觉得高中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学习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如果将自己比作一个圆,那么圆越大,圆外的世界就会更为广阔。《逍遥游》里“蜩与学鸠,之二虫又何知?”在初加入工作室的微信群,做了一个关于“地理——语文学科渗透教学的调查(语文教师卷)”问卷,起初并不在意,也没深思地理学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有多少。在填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我并不是很明白,在听完罗老师的讲座过后,才发现对一个课题的研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自己只能想到比较浅的层次,例如古代诗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地图、方位知识,再就是科普性文章,而这一类文章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重点。

“跨界”,这个词在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电视综艺节目中和明星身上都有涉及。演员跨界当歌手,歌手跨界当主持人,主持人跨界跳舞等等题材电视综艺节目霸屏。“跨界”,顾名思义,跨越到其他陌生的领域。而接下来要谈的跨界却是语文学科上的。罗老师讲座里提到她的一些思考,她确定想法后去网站上搜寻相关素材,其实发现学科的跨界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演员的跨界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发展方向和好的资源,借此拓宽戏路,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而拓宽语文跨界视野,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教学综合实践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两种跨界都基于培养演员和教师的个人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在演艺和教育事业上,有益于个人和社会。

二、回归语文本真,效应不是单一的

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学校安排上公开课,自己总是要避开历史、地理类的文章。一是觉得自己的历史、地理学科知识欠缺,担心讲课出错;二是觉得这类文章枯燥乏味,与学生生活不密切,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听了罗老师的讲座,觉得自己教学方向错了。教学不应只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只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掌控好课堂,选择在课堂上实现教师而不是实现学生。周老转发的《语文课里该有教师的气脉精魂》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关于教育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高考的压力,让很多高中语文老师仅仅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渐渐失去对语文教学的热情。只是去做茫茫的文字堆叠、关注听写字词句、疏离作家而刻板地分析篇章结构、机械低效地反复练习应对高考。教育如果太功利,最后也许收获了成功,内心不免失落。

周老说:“做好一件事,它的效应不是单一。”那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师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语文世界?能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回归语文本身,回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的目标,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以什么方式交给学生?学生又能从这些里面习得什么能力?学习是一种过程,而我希望学生不仅是学习,更能从中习得一种能力,也能有自己正确的三观去看待世界。教师不功利地教学生刷题,死记硬背,单调重复的强调应试答题套路。教师要回归语文,做好教书这一件事,真真正正的带给学生知识、文化、价值观。

三、与生命相关的事,都和语文相关

“与生命相关的事,都与语文相关”,这句话我很赞同。罗老师说我们不应只是语文“大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杂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积淀地知识是庞大的。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为我们的语文学科“正名”,让更多地班主任和学生开始重视起语文课。现在,如果还是选择一成不变,不放远眼光、运用脑髓,是无法学好语文的。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颁布,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那么,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是视野广阔、全面发展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最终培养高 尚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所以,语文教学对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要求更高,要拓宽个人语文跨界视野。

四、走进去、潜下去、踩下去

(一)跨学科教学,语文大课堂

“跨学科教学,又被称作‘学科交叉教学’‘学科渗透教学’,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编制综合知识和能力网络。跨界学习就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外,再建立其他的知识体系,并让知识体系间产生链接,形成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网。”

学科渗透就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从语文角度解决问题。语文是个大课堂,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应该在生活中去体验学习文化知识。教师的教学原地之外,还有生灵、花园和其他构成学生的整个语文世界。教师要让教育、教学、课堂生活、教书生命放射璀璨光芒。罗老师所带的研究生用汉字演变去解读地理教学,那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地理、历史或者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高中语文教学,让教学课堂呈现一种综合性、个性化创新输入,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教学中各取所需,锻炼个人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找到学习的乐趣。为语文课堂创造更大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世界。

(二)如何更好推进双师课堂教学

讲座结束,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关键词“综合”“实践”,这两个词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亲自去努力的方向。我现在带禄劝一中网络直播班,双师课堂,罗老师谈到直播教学带来了优异成绩,但是其中还是有很有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我想来工作室其中一个学习目的。

高容量、高速度的成都七中网校课堂,对于辅助教师备课任务更繁重。首先是课堂内容丰富、多元,可称得上“综合”课。而“实践”的重担落在辅助教师身上。辅助教师每周只有三段晚自习时间给学生处理课堂问题,每段一小时,对于网校考试测试联考的压力,如何处理课后进行课堂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练习成为了考验教师的最大难题。如果辅助教师只是充当了播放视频,维持纪律的功能,成绩是难以提升上去的。而课前、课中、课后,都打破了原有课堂的模式。罗老师提到的项目式学习,我觉得网络直播班的教学应该也算得上一种项目,希望通过这次工作室学习,摸索出一些专属直播班孩子的教学方式,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在高压的学习中更多习得一种良好学习习惯、思维逻辑、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

项目式学习对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有很大作用,要立足学科本质,搞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依据什么?在此基础上,高中教师可以借鉴初中的综合实践课,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去、潜下去、踩下去,去体验、感受大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三)身体力行,培养良好习惯

最近,我开始静下心阅读、写作,发现这是是思考的最好方式。一个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给学生带来的是怎样的语文世界。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大支柱:听、说、读、写。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听说读写,罗老师强调“听”是最重要的,要会倾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爱上语文。周老说:“教师在课堂不要讲太多话。会听的人才会说,会读的人才会写。”

“我即语文”,教师应该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为学生展示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素养。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看法,在语文课堂里正确运用学科语言教学,在教学领域多读书、看书、写作。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爱好,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语文世界的美好,同时也让学生的发现帮助教师在教学上有所启迪,从而成为推进教学课堂的资源,教学相长,成就学生也成就了教师。罗老师和师父都是有“温度”的教师,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地理、语文,他们的学识、言行、品德、修养等每一个方面都渗透到教学当中,成为幸福、快乐的语文人,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