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语文高考命题建议解读2019年全国卷诗歌鉴赏命题思路

(2020-06-16 12:04:34)
分类: 高考

从语文高考命题建议解读2019年全国卷诗歌鉴赏命题思路

付庭榕

 要:2019年全国语文卷诗歌鉴赏题,不是单一考查课外诗歌,而是将课内诗歌融入到考题中。就其命题思路而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设计典型的任务,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诗歌鉴赏;具体的情境;典型的任务;命题思路

 

近三年,全国语文卷诗歌鉴赏部分都将课内诗歌篇目融入到考题中。17年是白居易的《长恨歌》、18年是白居易的《观刈麦》、19年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17年和18年的是通过选择题进行考察,19年将其放入问答题中,对学生得阅读鉴赏能力要求更高。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提到,“测试与考试是语文课程标准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真实反映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19年全国卷诗歌鉴赏在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两个方面均符合高考命题建议。

一、立足学科认知情境,结合社会生活情境,丰富个人体验。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19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部分,要求学生从赏析语言风格的角度出发,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插秧歌》进行对比。通过解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为学生创设对该作者的学科认知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诗语言风格的差异。《插秧歌》描写的是劳动人民田间劳作的场景,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自己社会生活经验,在脑内进行场景复原。由此,丰富学生个体独自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个人体验。

二、典型任务设计

“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

19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通过学生已学的典型诗歌篇目,体会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思维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外相结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体验文人诗和偏向于民歌诗歌的语言风格差异。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而且引导学生梳理课内知识,探究课外知识,在答题过程中练习表达与交流能力。

综合以上两点,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一诗一得,牢抓诗歌在诗歌创作上的特点,由一诗通要一法。同时,带领学生对诗歌进行多项对比,从对比中明确每首诗歌的定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7:1-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