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语文活动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如何扎实落地
(2019-03-18 17:07:57)分类: 教学反思、心得及论文 |
课题《语文活动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如何扎实落地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时内心真的很惭愧,但同时也很庆幸。
惭愧的是第一次主持课题,撰写的开题报告不专业,庆幸的是我能得到师父和小伙伴们的帮忙指导,于是,我深入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课题研究如何扎实落地?
关于做课题,记得有一位资深的专家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做课题就好比生孩子,没有十月怀胎的孕育过程,是生不出孩子来的。也没有人闲着无聊说:我生一个孩子玩玩。从这个比喻,我们不难发现:做课题是一项很庄重、很严肃、很艰难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实践、去研究、再实践,在不断实践与思考中孕育出课题的“成果”。要保证课题要孕育出“成果”,就必须保证课题扎实落地。
课题又如何扎实落地呢?那就从撰写好开题报告开始。开题报告是课题的引路的灯塔,无论课题走到哪一步都一定要遵从开题报告指引的方向前进。在课题报告时三位专家指出了本课题的开题报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有:
首先,综述部分要阐述清楚。
目前当今这个时代有哪些“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活动研究?关于整本书阅读有过哪些文献?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论著?目前整本书阅读国内外:有哪些研究状况,研究到哪一步?
“语文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重点要阐述,“朗读、默读、精读、填表”等,学生动起来的活动都叫语文活动,“语文活动”要直指“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哪些语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素养得到提升。主要的语文活动是哪几种?不是全部罗列。
研究目标中“促进”这个词没有体现,没有“促进的路径”。
其次,核心概念的界定要清晰准确。
本课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语文活动”、“整本书阅读”、“语文活动与整本书的关系”。
“语文活动”的概念那么多,如果全部罗列,就变成了概念和材料的堆砌,这样做的结果导致课题在后期没有精准理论的指导,在实践过程中造成“两张皮”,即理论和实践互相脱离,各行其道!
但是,如何提炼出本课题的特指的“语文活动”呢?经过仔细的思考后,我们发现理论必须来自于实践。不能到处找概念来套用。于是课题组7位老师分任务去查找了“语文活动”的相关理论资料,又向课题组7位老师做了实操问卷调查,7位老师都教学过课内“整本书阅读”,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于是,我们根据7位老师的实践经验提炼出了与本课题相匹配的几种“语文活动”,这几种语文活动分别是:“创设阅读情境、巧设主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对比性阅读、读写结合”,这5种语文活动具体使用哪一两种语文活动来实施教学,根据这八本整本名著阅读在实际教学中的需要选择一两种,本课题的“语文活动”的概念就阐述清楚了,也能真正的实施落地。
“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是近两年新出现的词,是相对于初中统编版教材单篇的课文节选而言,本课题的整本书阅读是特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八年级课内必读的八本名著,它们分别是:《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文活动与整本书的关系”,“语文活动”促进“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促进“整本书阅读”思维的发展,培养“整本书阅读”的思维习惯。”
接下来,课题组的老师将群策群力把开题报告撰写好,并按开题报告的指引开展课题活动。
接下来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这几个原则是需要我们严格遵守的:研究内容和课题研究题目匹配,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成果相匹配,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