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群文阅读选文策略探究

(2017-09-18 15:35:13)
分类: 教学反思、心得及论文

高中群文阅读选文策略探究

——浅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读本教材的综合使用

  黄爱

群文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近年来,小学、中学语文教育针对群文阅读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时,选文的挑选是比较费劲的,选文的难度也比较不易把握。其实以高中必修教材为纲,选修、读本教材为辅,就可以较好地解决群文阅读选文挑选的难题。高中语文读本的选文,有的是与教科书阅读单元配合的,也有延伸扩展性的内容,选修教材的选文则是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和群文阅读的选文标准是相吻合的。同时,由于教学时间的紧迫,高中语文读本、选修教材很多教师是弃而不用的,这样选文,也加大了语文读本、选修教材的使用力度。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5册,语文读本5册,选修教材15册,其中语文读本收录的文章,很多是与必修阅读单元相配合的,同时也有延伸扩展性的内容。而选修教材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正是对必修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深化。下面以两个案列说说群文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读本教材的综合使用。

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是现代新诗单元,共有4首诗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同时,可挑选语文读本1《你的微笑》中的《死水》、穆旦的《赞美》和《沁园春·长沙》进行补充,对比阅读。《死水》也写于1925,但诗人的情感明显和《沁园春·长沙》迥异。全诗把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 激愤中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赞美》写于1941年,也是爱国之情,但穆旦是通过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深思,并对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赞美。

照样以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以“相同的孤独,不同的人生境界”为主题,挑选《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三篇文章,《沁园春·长沙》里“独立寒秋”,《雨巷》中“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自有一种孤独的韵味,但三首诗是不一样的,《沁园春·长沙》是追求,自有一种壮志凌云的孤傲,《雨巷》是寻觅,是一种人生迷途的孤寂,《再别康桥》是回忆,是一种人生离别的惆怅与落寞。三首诗歌大体是同一时代的作品,但三个作者自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诗歌的气象也就各有不同。同时,可给学生补充阅读语文读本1《你的微笑》中的《错误》、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井》。《错误》中紧闭心扉,容颜如莲花一般开落的女子也有一种人生的孤苦,而《井》对孤独的理解更有一种哲理的意味“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是深邃的,自我的,不被外界所干扰和改变,同时作者以“井”喻人,写出了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象。诗人通过“我”不受外界干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人格,透露出一种对宇宙、对人生冷静理智的思考。

     两个案例都是以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为基础,组合语文读本、选修教材中的若干文章成群,进行群文阅读。第一例以文体特征为线,利用“情感”把文章串联成群。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诗歌的生命在于“情感”,“情”是诗的内核。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的情感。通过对意象的感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表现手法等把握情感、体味情感,进而学会赏析诗歌。第二例以文章内容为线,以“相同的孤独,不同的人生境界” 为题把文章串联成群。利用诗歌中内容的相似点引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深入挖掘,同中求异,品味不同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对“孤独”的人生内涵有了更深的体验。明白即使相同的情感也有不同的内涵,人生、人性在文学的表达上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利用文体特征的同一性、文章内容的相似与相异性,我们可充分地把高中必修教材、高中语文读本、选修教材组合起来,利用起来,成为群文阅读选文的一大宝库。

    利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充分有效地把语文读本、选修教材利用起来,和必修教材综合使用,让其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