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蓬皮杜艺术中心柯布西耶 |
分类: 夏日法比卢 |

各色各样的博物馆是巴黎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来说,一次两周的大旅行,在同一座城市中,不算潦草地,能参观三座博物馆在时间精力上已经到了极限。第一次到巴黎,这三座博物馆选择几乎没有悬念,我几乎是比照着在伦敦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大而全的卢浮宫必打卡,对应大英博物馆,这两座博物馆可谓跨越时间流派品类包罗万象。奥赛无论从展品到建筑都深得我心,在伦敦,我选了Victoria & Albert Museum。这两者虽然很不相同,后者以实用艺术为主,但二者的馆藏都是我的偏好,加上两座博物馆的盛名,也属必去。大都会中的博物馆现代艺术是华彩,于是Tate Modern和蓬皮杜艺术中心顺理成章地相互对应上。
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了大量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精品,与之相呼应的,博物馆建筑也是二十世纪现代建筑中极为令人瞩目的一座,是高技派建筑代表作,在现代建筑中也颇为另类。艺术中心五颜六色、管线暴露如同工业厂房的外观在古老的巴黎市中心给人的视觉冲击尤为震撼。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在1971年通过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选中的方案,英国建筑师理查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意大利建筑是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这对当时的组合从将近七百个设计团队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个项目。这是法国人第一次允许本土以外的建筑师在巴黎参与建筑项目。
遥想八十年代,当时已经享誉国际的贝聿铭大师做卢浮宫改造时,也未能逃脱法国朝野上下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之后很多年,当玻璃金字塔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溢美之辞不绝之后,傲慢的巴黎人才慢慢闭上嘴。难以想象早在七十年代初,第一次允许外国建筑师参与巴黎的建筑设计,两位才露头角的非法籍年轻建筑师以前卫到惊世骇俗的形式来演绎如此重要一座文化建筑,不知曾引发过怎样的惊涛骇浪。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过去。当年名副其实的两位年轻建筑师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之后并未继续合伙,各自在职业道路上都走出了一条精彩之路,曾先后获得过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在高技派道路上一骑绝尘,伦敦金融城的劳埃德大厦正是其经典大作,私以那才是高技派的顶峰之作。而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建筑师之一,他以沉到土里的谦逊和举重若轻的优雅从事其后的职业实践。他的作品从未呈现某种一目了然的个人风格,却在不同地域进行各种类型的广泛建筑实践,并几乎在每一类建筑中都有公认的杰作。他近年的作品,隐约仍有高技派痕迹的如伦敦南岸著名的超高层碎片大厦The Shard。我对他的喜爱,一度几乎要把“之一”去掉。今年十月,八十七岁的罗杰斯宣布退休,而八十三岁的皮亚诺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继续进行职业实践,精彩之作不绝,刚在杭州开业的天目里可算是他第一个在中国的公共项目。我只希望他的职业生涯长些再长些,留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精彩。
蓬皮杜中心于1977年落成开幕,自那时起它便以迥异于巴黎古典建筑的前卫屹立于老城之中。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惊世骇俗的。然而,站在蒙马特高地的制高点圣心教堂门前俯瞰整座巴黎城时,这座位于老城中心区离巴黎圣母院不远的高技派建筑突出却不突兀。它的巨大的金属水平交叉桁架和五颜六色升到屋面的管线使得它从巴黎满目的灰蓝色屋顶中跳脱出来,却不若蒙帕纳斯大厦那样毁人眼球,是因为前卫的形式之外,建筑物的高度和尺度仍然尊重了巴黎老城的肌理。
蓬皮杜中心占据了巴黎第四区大约180米长130米宽的一块长方型用地。它的周边是一片近乎棋盘格局的密路网小街区。艺术中心的占地是把两个街区的用地合在一起,沿长边形成一个简洁的长方型建筑,占了整个用地东边的一半,西侧的一半便形成一个狭长的广场,这使得艺术中心所在的高密度城市街区有了一块舒朗的公众集散地,艺术中心的主入口便在这个广场上。
当我步入这个广场准备进入蓬皮杜中心时,很惊讶地发现这个广场的地面是从外围向建筑物入口处倾斜的。这样的处理手法在建筑物的主入口不多见,因为朝建筑物倾斜向下的广场容易形成消极空间。但是这个广场却是一派轻松气氛,街头艺人在此表演,人们三三两两面对建筑物闲坐在广场上,参观的人步履匆匆,各色人等互不干扰自得其乐。
蓬皮杜艺术中心地上七层,总建筑面积共约十万平方米。法国兴建大建筑的气魄跟我国很似,这般规模的公共建筑在欧洲不多见。这样一栋宏大的建筑其实不止一个艺术中心,还包括了一个公共信息图书馆和一个音乐声学研究中心。毫无疑问它的艺术中心是最令人瞩目的,这里是欧洲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蓬皮杜中心是一栋长约170米,宽约60米的长方型建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这个一个大建筑中,各层室内是没有一根柱的,整个建筑竖向受力只靠建筑外围的28根柱。跨度六十多米的柱间是靠桁架体系来支撑楼板的。这样的无柱空间对博物馆布展是再合适不过的,可以按需求做临时分隔。这栋建筑的楼板据说是可升降的,可按使用空间高度要求整体抬升或降低楼板,但不知是否真正实施过。毕竟每层一万多平方米的楼板,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要比水平方向上的空间灵活分隔代价大多了,也没有必要。
对蓬皮杜艺术中心建筑今天的整体印象,就完成度而言,细节不算上佳。两位设计者之一的皮亚诺,是出了名作品完成度高的建筑师,他的作品,是少有现场效果与照片高度吻合甚至超过照片的。或许蓬皮杜设计时尚未到他职业生涯的圆熟期。另外,完成度不够也是法国现代建筑整体现象,这一点跟或许跟国家特点有关。相比之下,八十年代在伦敦落成的高技派建筑劳埃德大厦,同样过了这些年,完成度之佳、维护程度之好实在令人赞叹。
回溯到将近半个世纪前,以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发展水平来看,这座建筑无论是外在形式、内部空间还是对展陈概念的理解都有诸多亮点,引领并前瞻了时代的发展和潮流。以这样一种形式来演绎现代艺术藏品,可以说建筑几乎成了馆藏的一部分,与馆藏相得益彰。博物馆建筑做到这种程度可谓新境界。蓬皮杜的前卫与创造性,四十多年前的惊世骇俗,以岁月加持,如今闪耀着经典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