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见面不如闻名,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TheArabWorldInstitute

标签: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巴黎爱乐音乐厅拉维莱特公园 |
分类: 夏日法比卢 |

巴黎是时尚之都,也是设计之都。来到巴黎,少不得去看各处的新建筑。巴黎众多的现代建筑中,有一个一直列在我的must-visit list中,就是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The Arab World Institute. 这个法国本土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的大作1987年就已经落成,早在我学生时代,仅凭图片就已经一见倾心。三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整个时代都以另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广度呈爆炸式发展。时至今日,建筑的形式前所未有地丰富,但是一想到要去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还是迅速被列入行程。
及至到了巴黎,前三天由城市外围到内部各处看新建筑,包括近几十年落成耳熟能详的各流派建筑以及新近落成的建筑,越看越失望。没有想到巴黎的新建筑的完成度,在除东欧之外的主要欧洲国家算是靠后的。虽然可视范围内的材料构造所呈现的细节的完成度远非建筑的唯一评价指标,但是再出色的设计,这些表观的完成度不足,会极大影响设计效果。这种完成度不足,在巴黎的新建筑中是普遍现象,包括一些著名地标和大师作品,所以才有了朋友们对德方斯“像中国三线城市CBD”的评价。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自落成之日起带给公众的惊喜,在于它以现代的设计语汇、材料和技术向古老的阿拉伯文化致敬。它在形式感以简洁的几何体块和线条给沈深刻印象,尤其是主入口一侧,剔透完整的长方体玻璃盒子。主入口的立面的玻璃幕墙是整齐排列的正方形模块,平滑的玻璃表面后面模块化的金属构件统一中又有细微差别,整体看上去宛若精妙细腻繁复的阿拉伯纹样。而这些模块化的金属构件所构成的大大小小的圆形孔洞可开合和调节孔径大小,仿佛相机镜头一般,使得不同时段和情境下室内的光线呈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种以完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向传统阿拉伯文化致敬的方式直接赢得了众多同行和公众的心。
除了形式感,这栋建筑在外侧伸出处理地块和与城市关系的呼应上同样出色。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巴黎第六大学一角,对岸就是西岱岛旁边的圣路易岛。圣日耳曼大道和平行塞纳河的圣伯纳德码头大道在此斜交抹出一道和缓的圆弧,从圆弧外侧伸出苏利桥斜跨了左岸和圣路易岛,而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就在紧邻的圆弧内侧。也因此,这栋建筑在朝塞纳河一侧的圆弧呼应了城市道路,在背向塞纳河一侧采用直线和平面,完全平行于巴黎第六大学横平竖直的连续四合院式布局。这种布局和对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呼应不可谓不精彩。
然而恰是这样一栋曾经令我心心念的建筑,却在到实地造访之后一言难尽,只是感慨了一句“见面不如闻名”。同样的失落不仅是这一栋建筑,包括同样由让努维尔新近设计建成的巴黎爱乐音乐厅,音乐厅周边的拉维莱特公园、巴黎音乐城等近三四十年间的现代建筑。









斑驳的光影也令我思考眩光问题。在走廊这样的公共空间自是没有问题,如果是教室、办公室内会如何?在网上看到一张这栋建筑顶层图书馆室内的照片,丰富的光影打在书桌上、打开的书籍上、阅读的人身上。。。照片自是好看,但阅读的人感受如何?




除了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在巴黎还去看了另一个让·努维尔的大作,巴黎爱乐音乐厅Philharmonie de Paris,我们去时音乐厅的施工正在收尾。音乐厅所在地是巴黎第十九区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旁边就是巴黎音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