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Ljubljana:寻不到的洛丽塔

标签:
卢布尔雅那lolita |
分类: 亚德里亚之光 |
青铜翼龙,城市的象征。
卢布尔雅那不算是个特点鲜明容易被记忆的都城。
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不大,都城也不大。但同样是面积不大的首都,瑞士首都伯尔尼以气势摄人,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以格调取胜。便是同一次行程中的克罗地亚和波黑首都,规模、影响力和熟悉度远不及那些著名都会,然而萨格勒布大青衣般的典雅端庄深入我心,萨拉热窝也因一战导火索而为人们所记忆。相比之下,卢布尔雅那的存在感要弱得多。它的规模格局都似欧陆许多中等规模的古城,尤其是卢布尔雅那大学在此,大学生人口占了整个城市的1/10,人口构成和公共设施属性使得整个城市更似一个大学城而非都会。而城中不少从前南社会主义时代到今天所建的现代主义或是折衷主义建筑,使得这里又不似欧洲很多古城的纯粹。
即便这样,并不损卢布尔雅那的清新悠然。这个内陆之城,有卢布尔雅尼察河呈勺子状穿城而过。勺中有绿峦叠嶂,卢布尔雅那城堡居于山巅,这里是俯瞰整个城市的绝佳之地。河流两岸的老城区是棋盘状格局,街区小路网密,红色屋顶的古典建筑沿每个街区的四边占满,面向城市街道,内部围合庭院。加之河网密布,使得这里有欧洲很多古城的惬意。新城部分是老城网格的放大,建筑物也更松散。
卢布尔雅那,唯一能令我觉得有些相似的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两个首都的特点都是清新。我一直觉得赫尔辛基可称得上是我走过的最清新的都市,城中主干道两侧没有人工干预的树木植被和城市中心区天然状态的湖泊都使之有不同于一般都会的大自然气息。赫尔辛基的清新,即便在盛夏也有一丝不染尘埃的清凛。而卢布尔雅那,到底离地中海近,它的清新,是花长好月常圆,是被滤掉了炽烈只余明媚的春光。尤其是满城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使得这城的古典中流淌着没有忧愁的年少时光。
旅行中在朋友圈发片,有位瑞典朋友看到我在皮兰Piran,很是惊喜。他告诉我他年少时曾随父母在皮兰生活过几年。得知我要去卢布尔雅那,嘱我去寻一家叫Lolita的酒吧。结果跟着一众朋友走得匆忙,Lolita没有找到,整个城市给我的感觉确像Lolita,有若海棠初盈的气息。正是铁打的古城,流水的青春。
卢布尔雅那最著名的景致就是同名的城堡。与一般城堡的遗世独立不同,卢布尔雅那城堡就在城中心,穿城而过的河流边上。也因此,登城堡的缆车站和城市完全融在一处。
城堡顶部老建筑围合,有开阔的广场庭院,是很惬意的市民活动中心。
城堡上的游客服务设施,在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加扩建,多用金属、玻璃、清水混凝土这些工业化的材料,却不算纯粹的现代主义建筑,尤其是铸铁构件,颇有手工感和古风。
城堡顶端有非常好的俯瞰城市的视野。向下向外看去,卢布尔雅那比一般欧洲同等规模的城市尺度大些,近三四十年落成的新建筑比较多。很难说是好还是不好。一方面,新建筑对于卢布尔雅那这样的都城而言代表了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主义建筑使得城市容易丧失独特性。所幸城市尺度和肌理还是保持住了。
城堡内照例有小教堂。相比室外庭院的热闹,这里清静内敛。
从城堡下来途中路过的一个幼儿园,建筑形式和材料构造都有很多看点。
和克罗地亚一样,斯洛文尼亚当代设计水准相当不错,包括建筑,从在卢布尔雅那入住的这间喜来登福朋可见一般。酒店在郊区,地形有高差,并不奢华,但是设计很有特点。
酒店的中庭是整个空间的灵魂。
同伴中有人认识在卢布尔雅那的同行,成了我们在这座城市的向导。也因此,看了一些卢布尔雅那现代设计的建筑。这栋好像是政府办公楼,有朋友戏称是卢布尔雅那的“疙瘩楼”。
卢布尔雅那是大学城,城中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颇多。参观的这座公共图书馆,古典的室内空间,却让我觉察出几许社会主义味道。
有河穿城而过,水系枝枝杈杈与城市和建筑交融。这幅景象,称之为“清新”再确切不过。
卢布尔雅尼察河所过之处,中心区一带有,沿河有这样长长的古典柱廊,这种格局使得它拉开与一般城市的距离。
某段街巷,看见有鞋子这样密密麻麻挂在电线上。问当地人缘由,此地酒吧多,某次狂欢后有人抛上鞋子,众人跟随,后来好像就成了个习俗留下来。我笑言不知抛上bra会有何后果,立即有朋友说一年后来看上面会留下无数电话号码,引来一众朋友有关尺码的各种讨论。
卢布尔雅那的著名景点龙桥,青铜翼龙雄踞桥头,翼龙的形象颇有点古怪,仿佛科幻片中出来的。以龙为象征在欧洲不多见,盖因龙在欧洲多表示邪恶。在卢布尔雅那多处见到翼龙的雕塑和图案,不知这城与龙是何渊源。
一扭脸桥侧一群小萌物,与翼龙的凶神恶煞相映成趣。话说从克罗地亚到斯洛文尼亚颜值下降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群小朋友可爱归可爱,然而细看真没有颜值高的,须知西人小孩子在这个年龄张得小天使一般的几率很高。
三重桥头。这里离龙桥不远,是卢布尔雅那著名景点,就在城堡脚下。此处有三座紧挨的桥连接河流两侧,因而成名。
三重桥一侧有圆形广场和纪念碑,围绕这个广场的都是大建筑,教堂百货店什么的。百货店入口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打折广告,看到中文很兴奋。先是觉得“还原”这两个字译得古怪,继而意识到自己自作多情了,是日文。一眼被百货店入口Art
Nouveau风格的雨篷吸引了,走到近前看了又看。
穿街走巷所见。卢布尔雅那有许多欧洲中等城市的共同特点,岁月累叠的深厚、细腻和优雅。城市间那些微妙的差异,是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差别的流露。最终也没寻到那间叫Lolita的酒吧,可我相信Lolita就在这些水岸街巷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