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王谢堂前燕呢喃Laxmi Niwas Palace

标签:
laxminiwaspalace比卡内尔 |
分类: 视觉饕餮拉贾斯坦 |
上:Laxmi Niwas
Palace标准照:夕阳中的王宫太过端然,以至于那些精美的细节褪为雕虫小技。
下:晨光中的王宫屋顶,至今仍是我的电脑桌面。
拉贾斯坦是观日落的佳处。印北冬季干旱少雨,连阴天都少见,每日响晴,到了傍晚,便化作不同背景下的绝美日落。尤其是出了蓝城焦特浦尔,一路向西基本都是大漠,因而金城贾沙梅尔红城比卡内尔的斜阳格外醉人。一路追逐日落,甚至在一些城市专程去当地著名的观日落景点,却未曾想,到了比卡内尔,最美的落日其实就在自己屋顶上。
在比卡内尔选了一座王宫酒店Laxmi Niwas Palace。这座酒店和上篇写到的城中Junagarh城堡同属比卡内尔王公家族产业,建成于二十世纪初,是王公家族曾经的居所。王宫建造的初衷,出了作为王室居所外,也是为了当时的城邦市民提供工作机会。这点与焦特布尔的乌麦德巴旺宫相同。由此看来,印度近现代虽贫富分化严重,多地土邦邦主与属民之间的关系倒是不坏。酒店建造落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二十世纪初,所请的建筑师是英国人 塞缪尔雅各布爵士Sir Samuel Swinton Jacob,因而酒店呈印度撒拉逊式风格---一种印度英殖民时代的建筑风格。所以这栋建筑一眼看上去虽然很多印度风格的细节,但与传统印度建筑还是有很大不同。王宫的名字来源于印度教的财富女神Laxmi,除了作为比卡内尔王公家族的居所,也接待过不少各国王室成员和名流,本身就拥有足够引以为傲的历史。至本世纪初,酒店辟作奢华精品酒店,如今是Historical Hotel Worldwide成员之一。
在这间酒店,遇到了最美的日出日落。酒店的住宿经历也有趣,价格不高,老建筑的底子极好,客房宽大高阔,客房和公共空间的许多家具都是古董家具,用得漫不经心,维护也不大上心。酒店的设施和管理不大跟得上,不时遭遇一些无可奈何的细节,好在接着被另一些出乎意料的惊喜抵消掉。原本七星级酒店的底子,硬是只做到四星级,可见好的管理集团对于一家酒店是何等重要。私下猜想,许是王公家族人丁凋零,只剩一位无子嗣的末代公主,疏于管控吧。印度的私人财富维护得极好,昔日王谢堂前燕倒是未落入寻常百姓家,奈何仍抵不住岁月消磨。万般风流,终是抵不过雨打风吹去。
正午时分到达王宫酒店,只放下行李匆匆一瞥复又出门。酒店布局中正对称,三四层楼高围绕着一个方正的内庭园。面对内庭园的正立面貌似细碎实则逻辑严谨,所有开窗的数量和位置都与柱网成模数。细窄长窗看似单调,实则有微妙变化。这种变化又分为几个标准、不同标准窗排列组合,视觉效果丰富又有控制。建筑师是英国人,自古希腊罗马建筑承袭而来的欧洲古典主义在此充分表达。整栋建筑粗看印度元素颇多,细品深受欧洲古典建筑影响。此种风格称作Indo-Saracenic Style,正是印度本地与殖民风的混合。
阴影里的拱廊,很有些不属于这个世纪的场景,尤其是这些着制服的酒店工作人员审慎的目光。
及至夕阳时分回酒店时,惊奇地发现正午强烈的日光下惨淡褪色的砂岩表面此时呈现迷人深重的金棕色。
急忙退到主入口中轴线延长线上,拍下这组中正的立面照。夕阳下的王宫表面呈现难以言喻的迷人金红,整栋建筑严谨沿中轴线对称,看上去端然高贵。虽然细节符号都是印度的,整体却呈现出欧洲古典建筑的典雅气韵。尤其称奇的是建筑尺度并不大,却自有威仪流露,这一点很似英国的古典建筑。建筑物前修剪平整的草坪和成组摆放的铸铁户外家具使得它有英式庄园的隽永,连草坪上的阴影都分外迷人。
令人屏息的红色砂岩表面,夕阳赋予它们一种谓之永恒的魅力,那是一种将人类的智慧、创造力与表达力臻于致至的魅力。欧洲和中国之外的古老文明的古典建筑,如印度阿拉伯等,严格讲来都不算能将宏大细腻做到极致,就美学而言离完美总是差着一点,反而是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混过之后,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如意大利和西班牙南部受穆斯林影响的古典建筑和此处的印度萨拉逊风格。文化交融的魅力即在于此。
登上王宫屋顶静候落日。最后一缕余晖中,倦鸟知返,红岩表面细腻锐利的刀斧痕迹此刻与时光一道,模糊在愈渐柔和的一片金红中。
越过王宫屋顶眺望这城市。紫烟升腾中,建筑与人的痕迹被掩映在树影之下,城内亦有工业化后不太入眼的水塔发射台之类。而此刻,落日浑圆,飞鸟奔日而去,树峦叠嶂,眼前这一切,竟有史前丛林的苍莽与寥廓。那一刻,我与这一切呼吸与共。
酒店前厅,灯光昏暗,分体空调大剌剌挂在前代王公的肖像上方。视线略抬高,无尽的细节迷了眼,条状壁画卡在繁复的砂岩拱券和墙板之间,简直一股清流。
暗沉的餐厅,与前厅一式构造装饰,一定高度的粉墙之上,红色砂岩板精雕细琢。空间照度不足,照明色温偏高,灯具选型随意,无端制造出混乱的光影。垂下来的金属吊扇,简直就是小商品市场的产物。
某段走廊,古董家具就这样贴放在两侧,有筒子楼的即视感。不是陈设,就是无处存放随意找个地方堆置的感觉。
另一段走廊,虫吃鼠咬的残旧古董地毯卷成卷随意堆放在一侧。某扇门外赫然深处一段塑料伸缩管。难以想象这是发生在如此恢宏宫殿的公共空间内的片段。
我这样的酒店控,后厨也是不会放过的。推门望去,几乎捶胸顿足,惨淡的灯光下,那些拼花大理石地面和雕梁画柱,就这样漫不经心成日暴露在油烹烟熏中。大抵拥有得太多,才能有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满不在乎。
通廊的某个转角,博物馆级的古董车辇就这样置于一个角落,仿佛只是芸芸众生里多也不嫌少也不嫌的一棵树一株花。
酒店客房皆宽大,空间高阔。内装陈旧,有老派的讲究。红色砂岩的内墙和挂镜线,拼花地砖上铺厚地毯。我家,两张不同款式的古董黄铜大床,幔帐低垂。发到同行的朋友群里,大家戏称这是公主床。同行一位喜欢印度香薰按摩Ayurveda的朋友,每间酒店必试。此刻正在酒店某个幽暗的空间里,以幽怨的口吻在群里告诉朋友们,他在一个似储藏间的房间里,正被一位老妪以抹布一般的毛巾抹脸,引来众友幸灾乐祸的各种笑论。
朋友家,同样的宽敞高阔。室内多古董家具,估计是王公家族旧藏。很奢侈的两张乌木大床。
另一对朋友家,玄关处的小起坐厅就已是这般规模。这里的客房十分不吝惜面积,间间宽大。连卫生间面积都大,只是装修、设施简单,乏善足陈。
推开游戏室大门,空无一人的厅室内,满墙整张的孟加拉虎和猎豹皮,如假包换!以犀牛、羚羊头等标本间隔。片刻惊愕,旋即明白了这是王公家族先人的狩猎战绩。闻声赶来的酒店侍者殷勤地介绍,标本下面泛黄的黑白照片是十九世纪家族成员的狩猎场景。正是殖民时期的印度,王室家族受英国影响颇深,把这项英国贵族的传统爱好也带到了这里。如今已成珍稀动物的这些猛兽,它们的前身就这样安静地展示在这间大屋中。房间里桌球、双陆棋台、牌桌、留声机、书架和古董家具分组摆放,如今是酒店的游戏室,想来百多年前大抵也是这幅样貌,狩猎归来的人们在此喝酒吸烟八卦。。。印度和英国一样,都是私产保护得极好的国家。印度土邦邦主富可敌国,仅见卡地亚上世纪初为他们订制的那批珠宝即可知,有大粒宝石大块金的满不在乎劲儿。印度的王公家族,很多有着动辄十几二十几代的悠久传承历史,财富丰厚,品味不乏老练,不知何以到了今日仍给人以土豪的印象。大抵是翻译的问题,印度的邦,英文是State,和美国的州是一个字,却译成土邦,王公跟着就成了土豪,真是无处喊冤。
回房间前穿过屋面。新月如钩,红岩墙柱投射出暗影憧憧。这里没有Devigarh Palace午夜明若白昼的华丽,却自有属于它的沉寂的雍容。印北的这些旧王宫,就是醒着的梦。
翌日晨,赶在第一缕光线前再度登顶。群鸟已经密密麻麻黑压压笼罩了每一个红岩的拱顶,几乎勾起密集恐惧症。未几,遇到另一位登顶的住客,也是东亚裔。简单寒暄,是韩国人。我不是唯一,这样的场景,是值得黄昏看完清晨再看的。
许多场景都在斜阳下拍过,此时浴在晨光中,呈现出温柔迷人的玫瑰红。
太阳渐高,光线愈发清亮,建筑物的轮廓与阴影有如拓印,一点一点逐渐清晰起来。
有宏大,亦有细节
绚烂得惊心动魄。有一天,纵使这里易手了、颓败了,这份少为人知的绚丽,仍会伴随日升日落,日复一日兀自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