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拥有上帝视角的城市: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c

标签:
杜布罗夫尼克拉古萨共和国 |
分类: 亚德里亚之光 |
杜城,无数影像描绘过它。提起克罗地亚,好像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它。不得不承认,欧洲那样多知名不知名的大城小镇,杜城也是独树一帜的。它那环城数公里的城墙将老城环抱在海岸边,是名城中少有的可以站在城墙上以平视和俯视的角度打量满城红色屋顶的地方。站在城墙顶上,那些从满目橙红色屋顶劈开的笔直街巷和熙熙攘攘在期间的人们那般动人,看一眼便知这城的地图势必非常好看,那一刻只恨自己站得不够高。
待我到达杜布罗夫尼克Dobrovnik,才知西方文明史上大名鼎鼎的拉古萨Lagusa共和国就是这里。与拉古萨齐名的意大利城邦国中靠近海岸的那些,威尼斯、那不勒斯、阿马尔菲、热亚那。。。这些曾经的海洋国家,在闭塞的中世纪意味着比其他地区更为繁盛的贸易和资讯交流,各自都有一段辉煌史,许多时至今日仍是魅力十足的城市。这几个地中海沿岸城市,除了一直在我旅行计划单上的热亚那外,其余一一走过,不出意外地一一喜欢。这些城市,有些如今已在意大利之外。至今犹记在土耳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安塔利亚海边,有个古罗马港口,停满了如今做海上游的古董木帆船。夕阳下繁忙的港口,如同千年前一样。
也因此,杜城非常像意大利的城市,街巷建筑尤其与西西里锡拉库萨极似。
有关杜城的历史,只记住几个大事件和时间段即可。中世纪的拉古萨王国是它的繁盛期,汲取了古希腊罗马文明,海上贸易又给它带来了财富和强大,这个城市很长时间处在富足安定中。1667年的大地震和当时的海上贸易危机使得它开始走向衰落。十七世纪初被法国人摆了一道,落入拿破仑军队手中。后又归属哈布斯堡王朝,至一战后更名为杜布罗夫尼克Dobrovnik至今。此城在一战二战中到没受什么影响,反而是在上世纪末的前南战争中,由于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这里遭受南斯拉夫人民军七个月的围城炮轰,无视这里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城大半建筑被毁。战后老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下进行修复,至2005年基本修缮完毕。不过又十多年过去,很奇迹地,这里如同克罗地亚其他很多城市,几乎看不到一点战争的痕迹。这种不着痕迹不仅是指城市建筑,也包括这里的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是罕见经历了战争伤痛而未将伤痛流于表面的。
杜城亦分新旧,从老城眺望新城,不失为一座优美的海滨城市。岸边码头游轮停泊,杜城声名在外,如今是地中海游轮航线上重要一站。
老城地图,可见非常漂亮的图底关系。欧洲尤其是南欧,许多老城图底关系都非常好。地图上一一标注了杜城的著名景点,以及颇受追捧的几条步行线路。杜城二日,除了沿城墙走了一圈,其余时间奢侈地在巷间游荡,地图上绝大多数景点,竟是路过而未进。
入得老城城门,披荆斩棘的一条笔直大道,在这样的老城中绝对算是大尺度了。果不其然,城中最宽阔的Stradun大道,白色石材从地面延续到街道两侧的墙面上。两侧三数层高的白墙红顶建筑,如今首层多辟作店铺。俯瞰上去极具气势。那一刻,几乎立即想从Google Earth上查看这城。
老城城门入口处,Stradun大道一侧的大欧诺佛喷泉Big
Onofrio´s Fountain。喷泉看上去明显上段收得潦草,原来是在1677年大地震中毁掉了上半部分。如今喷泉的出水口仍有饮用水源源不断流出,供路人游客解渴。喷泉规模颇大,许多人坐在下面的台阶上歇脚。此处近老城城门,也属地标,籍喷泉形成小广场,
非常适合等人。
小广场处,斑斓的鹦鹉落在游客身上。
吉普赛老艺人以鹦鹉招揽客人。这样大的鹦鹉,简直精灵级的。
旁边的金装活动雕塑岿然不动
从城门附近径直上了城墙。杜城老城城墙共三公里多,朝向城市的一面墙厚,面海的一面薄。杜城是山城,城墙亦随地势起伏。这种灰白色石材砌筑的城墙很中世纪,有冷兵器时代固若金汤的安心感。
高企的城墙提供了与建筑物顶近乎齐平的视角去打量这个城市。这个异乎寻常的角度使得杜城的魅力几乎无死角地展现。
围绕老城的城墙高出整个城市,内里的城市和建筑呈盆地状,中间低,越靠近城墙越高。一条条笔直细窄的街道如一道道峡谷,从连绵的红色屋顶中辟出一道道缝隙,夹缝中的城市昂然优雅。
站在城墙上,近在咫尺非常生活化的细节和场景。杜城内的住宅屋顶和庭院,有若舞台,将一切细枝末节暴露在公众面前。而这里的人,完全不以为意,旁若无人地自得其乐。或许他们眼中,城墙亦是舞台,谁看谁还不一定呢。
偶见这样倾颓的角落,应该是战争后遗症。好在只是残亘瓦砾、杂草丛生,并不脏乱。这样的角落并不多,完全不影响满城的丰盛。
整天的阴霾,行至此处太阳些微露了一小脸。城墙正下方的瞬间明亮绚烂,山墙顶端十字架下一小簇蓬蓬勃勃。
城墙上不时可见突出的瞭望塔。父女俩隔了铁栅栏,父亲以夸张的语态要女儿解救,小女生欣然做英雄。肯有人这样哄的时光,真的不多,大抵就这几年吧。
教堂穹顶、华丽的巴洛克教堂立面、高起的钟塔、金属出风口、窗口飘扬的国旗,俯拾皆是风景和细节。
靠海的城墙外狭促的岩石一角,已经被人们一组组几乎占满,大家在有限的这点空间内晒太阳、野餐。。。这城与这里的人---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游客,相得益彰地悠然。
近乎垂直俯视的角度,日常场景也变得不一样。
老城海岸,有拉古萨共和国的遗风。高耸的城墙围合出一片避风港,大部分范围内城墙齐刷刷如海,端得易守难攻。三个拱券附近是码头,数百年来的繁忙熙攘一直延续至今。从前的帆影绰绰如今被遍布的私家游艇替代。
眼前这座大门,是一座非常古老的犹太教堂入口。颇具仪式感的半圆形大台阶引向一个收成尖拱的大门,不知哪位先哲矗立尖拱顶端。门框外是质朴无华的石墙。犹太人的生活痕迹无处不在。
杜城两日,不巧都赶上阴天。我知这城在阳光下必是绚丽夺目的,然而没有光的杜城,一样美得惊心动魄。这里亦是《权力的游戏》的外景地,君临城,有君临天下的逶迤。
那些红屋顶中劈开的深巷,多少生动在其间。
拉近镜头,教堂、修道院、钟塔、拱顶、扶壁墙。。。细密的城市肌理中,这些大尺度建筑跳脱出来,形成丰富的空间和视觉效果。
延绵的人字形红瓦屋顶,细看色彩肌理细腻微妙。褪色的土黄赭石是老屋面,新修的是不同深浅的橙色和刻意做出的深浅,不过才几年,已经看出不同时光的痕迹。
惊心动魄的大场景。明明是同一幅场景,略转一点角度、略变一点光线,就是一幅不同的画面。这城美得令人屏息。
俯视高耸延绵的城墙,与这城共生。
下得城墙来,薄暮中的街巷。
杜城的街巷建筑极似西西里锡拉库萨,尤其是夜景,许是如出一辙的白色大理石巴洛克建筑和街道路面。只是各处游客太多,与雨中锡拉库萨大教堂前白色广场上空无一人的浩荡大相径庭。
杜城最著名的建筑斯庞扎宫Sponza
Palace,是为数不多躲过1667年大地震的建筑,如今是国家档案馆。和威尼斯总督府有一脉相承的纤靡绮丽。
街道尽端的大台阶,几乎就是缩小版的罗马西班牙大台阶。然而它并不似西班牙大台阶前有广场,窄巷间远远望去,不算宽的台阶气势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