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piccadilly摄政街fortnum&masonwhitehallliberty |
分类: 英伦探幽 |
黄昏,皮卡迪利广场Piccadilly
Circus上的迷人斜阳。
每一个都会,都是以扫街结束。
此前写过伊斯坦布尔、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奥斯陆、哥本哈根、苏黎世、伯尔尼,除了伊斯坦布尔数篇,其余的都会都浓缩成一篇。而伦敦,跟此前的扫街都有点不同。英伦系列即将收尾,发现有关伦敦的篇章竟占了近半。以《一语难尽话伦敦》开篇时,有朋友留言“一看就知你与伦敦非常契合”--她用了click这个字。
是的,我与伦敦一拍即合,一见如故。
I am clicked with London.
走了那样多的地方,只有三个城市令我真正自如:北京、曾经的香港、伦敦。
北京不必说,这里是家。生于斯长于斯,有幸年少时沉浸在这座宏大深厚的城中,得自于这城的滋养太多,构成我生命中最好的那部分。同时眼见这城最好的那部分在逐渐被稀释、被消失,而它原本的缺陷被强化。这个过程中,无论这城本身抑或生长在这城中的人都无能为力。近年时时心生倦意,但无论首堵还是雾霾,我都无处可逃。我没有一个可以享尽它的一切好处又可以肆无忌惮抱怨它逃离它的地方。我只这里一个家。如无意外,我将在此终老。
香港,曾经的香港。它有华人世界罕见的秩序效率和清晰边界,而骨子里又分明是华人的城市。无以言表我对那城的喜爱,一度年年去、年年去。如今,不管它如何变化,我总记得它曾经的好。
伦敦,初见稍有哪哪都不对的挫败感,迅速调整过来,很快全身投入并被深深吸引。它令我重拾久违的敏锐,我在这城中如鱼得水,满血复活。尤其是当年少的意气风发已逝,如今万事风过耳的心境下,这种体验愈发奇特而令人兴奋:一个初遇的城市、一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令我如此自如。
伦敦扫街,其实伦敦这个系列中每一篇都在写:西敏寺格林威治天文台那样的名胜、大英泰特V&A那样的博物馆、碎片劳埃德大厦那样的名建筑、柯芬园那样的集市、奥林匹克公园那样的新区、新老金融城。。。林林总总,这城太丰富,太多片断都能独自成章。但最后,总还有一些吉光片羽点滴惊鸿一瞥,统统汇作一处。
伦敦扫街,我知我遇到了这城最美的时光:盛夏,晴日,斜阳,薄暮。我对这城的喜爱从来都溢于言表,有回朋友悠悠插了一句:你是夏天去的吧?他说,有次他十一月出差伦敦,与在老金融城工作的朋友相约见面。下午三点多时,他在金融城附近的泰晤士河岸等朋友,彼时天光即已渐逝,浓云阴霾黯淡,他开玩笑说那一瞬他的心情如同天色,突然明白了为何泰晤士河边自杀的人多。是的,那城必有我所不知的另一面。然而,这样的多面性,不恰是这座大城的吸引力吗?
伦敦扫街,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
扫街伦敦需得从地铁开始,这无疑是伦敦最具效率的交通方式。伦敦地铁名The Tube,站台空间和车厢上部真的都是tube。伦敦地铁尽显英国人的实用原则。许是建成年代久远,许多站台空间浅窄,楼梯通道也窄。某站人多看到有人不耐等电梯走疏散楼梯,竟是陡窄的螺旋楼梯,宽度只容一人。人流不绝小心翼翼随楼梯旋转着上行,蔚为奇观。
地铁内视觉丰富,广告多是各类文化活动,远多于商业广告,连广告牌都随着墙和顶棚弯曲。
伦敦地铁地下空间虽窄,却少见拥塞。实在是标识系统和设施太清晰了,位置也恰到好处,因而乘客极少滞留。转角处这面凸镜解决大问题了。某晚地铁内被一个华裔女孩拦住问路,原来是国内随团来旅行的,晚上自己带妈妈去伦敦眼。我虽然也是游客,竟能按伦敦地铁标示帮她指清线路和换乘。
伦敦扫街,从西敏寺旁的国会广场开始。无论是否来过伦敦,这里都为每个人所知。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即在此地,大本钟、维多利亚塔楼尽收眼底。
站在铸铁景观标识牌前,眼前的景点地标清清楚楚。从大本钟脚下国到马路对面,便是国会大街接白厅大街Whitehall,英国的重要政府机构皆在此条街两侧。
皮卡迪里街Piccadilly Street上的大建筑。白厅大街走到尽头与皮卡迪里街相交,白天的扫街大抵在这条街到牛津街Oxford附近,以及联系这两条街的众多纵向街巷间,这附近也是伦敦著名的商业区。伦敦不似巴黎有拜伦奥斯曼,它是欧洲国家中唯一没有经历过专制统治的,没有专制管理者和机构负责制定宏伟的、集权化的规划。这也是我初到伦敦的困惑之一,它不似欧洲其它几个大城好读。粗看似没有章法,我手捧地图仔细研究,以泰晤士河为敲门砖,很快找到些门道。我识伦敦是以泰晤士河市区段的几座桥为坐标的,以每座桥两岸的名建筑名胜为点,继而扩大到附近区域。回来后读有关伦敦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专著,发现泰晤士河果然是伦敦的门脉,城市规划也自有其规则。我自发的关注点是从垂直河流的桥梁出发,而伦敦中心区的城市构成则以平行泰晤士河划分区域,与地位和财富息息相关。从泰晤士河北岸沿河的政府和国家机构,由几条东西向近乎平行的大街划分,向北没两条大街之间依次为贵族、上等、中等地产、社会性住宅和郊区。皮卡迪里大街和牛津街之间,正是伦敦上等地产所在地。
大建筑间的小细节。
商业区也不乏博物馆,古老的建筑物里,赶上了高技派建筑师罗杰斯的展览。
皮卡迪里街上的老牌高档杂货店Fortnum
& Mason,伦敦行唯一光顾了三次的地方。其余老金融城、泰特现代艺术馆、碎片大厦、柯芬园是去了两次的地方。无意间暴露的个人偏好连我自己都吃一惊。
走在Fortnum & Mason门口,正是一天中光线最好时分。首层入口是品牌标志性的粉绿色,红砖表面细腻的肌理和绿篱茶壶茶杯相映成趣,而门口的飘飘红裙就是锦上添花了。
店铺的二三层包括瓷器、银器、丝绸、化妆品等高档杂货,小众品牌居多,品质上佳。室内陈设也似老式百货店,自有一份亲切矜持。此间茶具是我的心头好,一人份上下叠放的茶壶茶杯至今放在我办公桌上日常使用,古典款式的银质茶壶若非太重,真想拎一只回家。
望下中庭,一眼看到成箱成套的野餐餐具套装,几乎尖叫起来。所谓奢华,远不止价格,更多你所能付出的时间与心力。如今有闲且讲究能用得起这样野餐套装的主顾,大概也只有皇家和贵族了。我等普通人,看看无妨。
第三次光顾Fortnum & Mason,终于逮到机会一享这里著名的下午茶。在伦敦一直想享受一顿真正的下午茶,前两次来时看到餐厅等位区长长的队伍,几乎不再奢望。最后一次到这里,买完茶叶刚要离去,突然发现等候区竟然没人,上前询问,果真还有座位。只在我询问、落座这短短几分钟内,后面又开始排起队来。真不知什么运气!一人独享全套下午茶。照片构图就不要挑剔了,安适的空间中实在不好意思站起来大拍特拍,只在座位上轻按一下快门。
另一家著名高档百货哈罗德Harrods,室内装饰如主题游乐园,又似赌场。大批各式包头的中东女子豪气冲天,店员倒是恭谨有礼,至少不会把势利写在脸上。这里最著名的景观是地下一层戴安娜王妃和其未婚夫多迪的纪念碑,多迪的父亲、哈罗德的老板法耶兹为他们立下此碑。
哈罗德内,你能想到的大牌应有尽有,空气里都是钱的味道,为中东豪客另辟有沙龙。这里仍有趣处可躲,一是顶层艺廊,可以看到安迪沃尔;再就是一层有片食品区,太诱人了,各种美食应有尽有。连柜台都是老式玻璃柜台,每个柜台都有一具如精密机括的古老黄铜装置,看好了按一下上面的铃,便有店员过来称重包装。每个柜台挑一点,从沙拉前菜主菜到甜品小食全有了,带回酒店享受大餐。
伦敦商业形态极为丰富,名店多集中在牛津街、摄政街、邦德街几条街道上;老牌高档百货、中档百货店;购物拱廊;小店铺;露天集市。。。购物拱廊是令我印象极深的一类。这类拱廊多位于商业区首层过街楼下或是两栋建筑间加建的拱顶下,中间形成室内步行街,店铺分列两边,步行街两个尽端和城市道路连通。
购物拱廊内多是一些颇有历史的高品质小众品牌,每间店面不过十几二十多平方米,橱窗和货品十分有看头,擦鞋摊子旁边可见粉红鸵鸟。很多店铺非常专业,只卖有限几类东西。在一家专卖袖扣的铺子里几乎移不动步。
开在老建筑中的古董店铺,不乏文物级和珠宝级妙物,每铺一格,那些宝贝密密麻麻展示在柜台下、橱窗里。光顾此处钱袋和眼力缺一不可。
路遇国货品牌波司登。不要总认为国货土,环境很重要。
维密橱窗,极尽性感。
大名鼎鼎的John
Lobb,如此低调,就在Fortnum
& Mason后身的街道上。
皮卡迪利宽街大路。在伦敦,道路中间有行人等候带的绝对算是大道了。
皮卡迪利大街尽端的圆形广场旁边,有座博物馆名为“爱信不信”Believe
It or Not Museum,很好奇里面是展示什么的。
皮卡迪利广场Piccadilly
Circus,五条街道交汇的圆形广场,中间青铜雕塑的台阶上永远围满了人。
摄政街上气贯长虹的弧形古典建筑连续立面,一栋建筑物占据了摄政街整个弧线段。伦敦这城,大建筑不多,偶见几栋,便这样极具气势。
最后的夕阳打在古典华厦的顶端,从皮卡迪利广场随便挑一条街走下去都是这样,美得惊心动魄。
伦敦的商业,最爱还是几个老牌高档百货店,间间不同。这些店铺,所谓的高档真的不止是大牌老牌云集价格高,逼格也是高得很呢。摄政街一角又遇一家----Liberty,都铎风格的老式木屋,别具一格!
室内皆厚重实木,吸饱了蜡油更见质感。老式楼梯间,亦有雕梁画栋,木地板不掩磨损痕迹,却有岁月凝就的沉着。
打眼掠过中庭,商品的色彩质感陈列方式都深得我心。
中庭顶部的采光天窗下,不知是水晶吊灯还是雕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Liberty顶层售卖东方商品和古董。有时非常喜欢西方人挑选的东方风格,与我们自己的感知有差异,反具别样惊喜。这里简直阿里巴巴山洞一样。手指略过这些物品表面微妙的质感,眼前色相细腻的变化,这里不仅是购物,实在是感官享受。
牛津街、邦德街、摄政街几条名店街上大牌云集。每家店门外立着一位高大英俊的男服务生,为客人拉门。伦敦高档店铺中,东亚裔男服务生不少,中年、鬓染微霜、身形笔挺、斯文恭谨,不亢不卑。很遗憾,目测基本是日裔,无我族裔。
暮色中的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纳尔逊雕像身后的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ary华灯初上。
白厅大街,这里可谓英国的权力中心,与泰晤士河仅一街之隔。靠近泰晤士河的一侧是英国各政府机构,远离泰晤士河的一侧则是皇家和贵族地产,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皆在附近。
白厅大街一侧的英国国防部大厦,灯火通明。很多次,我们随007系列电影进入过这栋外表有些刻板的大厦。
白厅大街尽头,又见国会大厦,又见大本钟。夜蓝天幕下的大本钟,钟盘表面明似皎月,竟有些童话世界的味道。伦敦扫街,起于此,止于此。伦敦,尚未离开,耳边已萦绕着那位著名间谍最著名的一句话:I
will b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