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波多贝露集市bank_holiday诺丁山嘉年华 |
分类: 英伦探幽 |
两度伦敦,前后共四五天,竟没有赶上一个周末。
一直对伦敦的古董集市、露天集市心痒。伦敦的这类集市颇多,基本开在周末,其中波多贝露集市Portobello Market是最富盛名的一家,因为电影《诺丁山》更是炒得大热。心存了一点小幻想,以为以波多贝露集市那样大的规模,大概总能像欧洲有些地方的集市那样,有几家固定店铺或是摊位常年开着。于是周一一大早去过碎片The Shard之后,径直坐地铁直奔诺丁山。结果周一的波多贝露门可罗雀,却意外赶上了银行日的嘉年华。
一换到开往诺丁山的那条地铁线,不一会便感受到人山人海。伦敦地铁英文是The
Tube,站到站台上,发现这里真是tube。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非常之高,管状的轨道和站台空间,圆形断面,想来这样的挖方量最小。英伦岛屿,国土狭小,自然资源有限,英国人什么都是够用原则,绝不多浪费半点。从前总是抱怨北京地铁站台通道狭小,从此可以噤声了。
伦敦地铁连车厢顶断面都是弧面,英人平均身高在欧洲并不算高,然而人多时,靠近车门的乘客只得弯身站立。离诺丁山愈来愈近,逐渐远多于下车的乘客,车内人口密度越来越大,气氛也越来越热烈,跟平日地铁中的安静颇不同。当时还不知大家都是为着嘉年华而去。车厢中年轻人多,某站停下时,大家很有默契地站在门口不动,外面的人也就识趣地不再进入。再次关门前行时,车厢内的乘客忍不住轻笑。全世界的乘客都一样。
出了地面发现人潮涌动,附近道路临时管制,机动车禁行,忙打听一下,竟然赶上银行日Bank
Holiday嘉年华。也是第一次听说银行日这个节日,英国果然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银行放假日竟成了全民节日。大批市民籍地铁来此参加嘉年华活动,刚出来的地铁站已经控制人流,只能出不能进。
各类警察叔叔已经全副武装上街,头顶上直升飞机盘旋。外松内紧的状态,并未影响嘉年华气氛。
按图索骥,从大队人马中抽身到旁边波多贝露街,顿时人少了很多。周一的波多贝露果真门可罗雀,除了寥寥几家咖啡酒吧外全部关门,若非嘉年华估计街上连人都见不到。
转到某条街道,许多人或坐或立在街边,估计这里是嘉年华队伍的必经之地。等待的时间,已有不少观众自娱自乐自嗨起来。
终于嘉年华队伍到了,打头的很有二人转的范儿。
华丽丽若丛林部落女王
还是比基尼美女吸引目光,内外眼角都装饰着红色亮片,一闪一闪很是妩媚。
巧笑倩兮
猫科女郎出没
嘉年华队伍过后,大批观众尾随。游客只能浅尝辄止,我决定前往下一站。很有趣的是大批人流几乎只朝一个方向走。
看人也是嘉年华中很有趣的一件事。这里人种混杂,各种年龄高矮胖瘦妍丑装束的人都能看到,每个人风格都不同,各竖一帜,不乏潮人。伦敦就是各种丰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是这样。
离开大队人马,朝远离人流的街道走去。诺丁山这一区是伦敦的高档住宅区,沿街就是这样联排的多层住宅,雪白的外墙,大门直对主街开,街道纤尘不染。写格拉斯哥那篇时,曾经写过普遍感觉苏格兰人比英格兰人热情,街上问路或是展开地图都会有人帮忙。重回伦敦,收回这句话。在这片住宅区走时有点搞不清方向,此地非常清静,街上行人不多,硬着头皮上前询问迎面走来的两位美女。应是住在附近的人,假日里着运动休闲服饰在外面散步慢跑,面孔身形一眼看上去就是极讲究饮食保养的那一类。英文措辞口音都清晰非常好听,很有耐心地详细指路,确认我完全明白了才离去。一扫我先前对伦敦人冷漠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