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onwayto
onwayt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202
  • 关注人气:6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2016-03-16 12:01:34)
标签:

the_shard

碎片

renzo_piano

超高层城市综合体

伦敦

分类: 英伦探幽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碎片大厦The Shard,玻璃表面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与古老的红砖建筑、大红双层公交车。摩登与传统交织,充斥在伦敦的每一个角落。

 

    重返伦敦。

第一件事,没有去任何名胜博物馆商场,直奔伦敦新地标碎片The Shard

 

回到伦敦是在傍晚,酒店就在伦敦塔桥旁边。放下行李出门在附近闲逛,一不小心就闯入别人的镜头。西装革履的帅哥跌跌撞撞向塔桥走去,一声Cut,帅哥回复常态,原来是在拍片。渐暗的天色中隔了距离分辨不清是哪位明星,路人匆匆不以为意。伦敦,果然不同凡响。

这时,视线越过塔桥,泰晤士河南岸,碎片The Shard标志性的锥型轮廓与塔桥伟岸的身姿在夜幕中共同进入眼帘。

 

碎片The Shard309.6米高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这个高度对于追求“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东亚和中东地区超高层建筑来说,实在不值一提,但在城市规划和古建保护严苛的欧洲已极不寻常,The Shard是全英国乃至整个欧盟最高的建筑,也是欧洲第四高的建筑。

609米高的碎片大厦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南华克Southwark地区的交通枢纽旁边,名义上是九十五层,实际使用层七十二层,包含了办公、酒店、住宅、零售等主要功能,自七十三层往上是装饰性的锥体尖部。竖向上大体分为三段,从下到上依次为办公、香格里拉酒店和高档住宅。地面层、一层、二层是零售和上面各项功能的入口和大堂,在办公和酒店之间的3133层布置了三间餐厅和酒吧,住宅顶上的6872层为观光层,对公众开放。大厦在首层与综合交通枢纽伦敦桥站London Bridge Station相连。伦敦桥站是英国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交汇的枢纽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铁路之一,年均乘客人数五千四百万人,由此可见此项目的复杂性。

我对碎片的兴趣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超高层摩天楼,而是因为设计它的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是我最喜欢的建筑师之一,以至于这些年各地旅行,但凡附近有皮亚诺作品一定想方设法前去一探。这位年已七十九岁的获过普利茨克奖的意大利籍建筑大师,其作品名单上一长串辉煌的名录: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纽约时代广场大厦、东京爱马仕中心、新喀里多尼亚提巴欧文化中心、柏林波茨坦广场改造。。。仅在我博文中专门写过的就有罗马黛拉公园音乐厅、朗香教堂加建、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伯尔尼保罗克利中心。其作品类型之宽泛地域之广,在大师一级建筑师中也不多见。更为难得的,皮亚诺并非作品具有极强辨识性的那一类建筑师,他对于形式、材料的选择极为宽泛,也总能将每一类形式材料特性发挥到极致。他并不以某种特定风格吸引眼球,但是对他的作品研究多了,也总能发现其作品中内在的微妙的一脉相承。

除了项目本身的难度,碎片极大的挑战在于英国人、伦敦人对于自己文化和城市的执着的自信与维护。伦敦这个城市,它的尺度肌理较之其他悠久的大都会原本就已经不可思议地小,在小街区、密路网、窄街巷、满城多层红砖建筑为主的城中,碎片无疑就是怪兽哥斯拉。这个项目在千禧年开始酝酿之处,不出意料地遭到多家相关团体反对,包括建筑与房屋环境委员会、皇家公园基金会、英国遗产委员会等。甚至对于我,尽管皮亚诺是我最尊敬的大师,在碎片的设计刚对公众公开时,对着那些如同穿越动漫中的未来城市般的效果图,我的内心也不是不存疑的:碎片对于伦敦的尺度而言太突兀了。何况站在上帝视角的鸟瞰角度与我们作为普通人站在地面、站在近前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碎片大厦的构想起源于上世纪末,开发商Irvine Sellar拿到了项目所在地的南华克大厦,一栋1975年建成的二十四层高办公楼,想以一座垂直城市综合体来取代这座现状建筑。他的宏图遭遇了同样雄心勃勃的时任伦敦市长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当时的英国政府正鼓励在城市交通枢纽进行高密度开发,两人想法一拍即合。

开发商Irvine和皮亚诺的第一次会面是在千禧年的柏林,“我痛恨高层建筑,它们傲慢、咄咄逼人,像堡垒一样”----大师开场便如是说,开发商遭此迎头一盆冷水,几乎认定这将是一顿简短的午餐。然而城市轨道所蕴含的的能量和泰晤士河的美景吸引了皮亚诺,他说这个项目对他的吸引并非是超高层,而是多功能混合用途所可能形成的垂直城市。大师翻过菜单,在背面寥寥数笔钩下了The Shard的草图,与最终完成的极为相似。开发商Irvine立即被吸引,他对皮亚诺说,如果你在草图上签名,我们就签合同。于是皮亚诺在草图上写下“To Irvine from Renzo, May 2000 Berlin”

如此万众瞩目的项目就是以这样简单而峰回路转的方式开始的。

 

由此可见,民主法治制度之完善之严谨如英国,也避免不了政客的雄心勃勃和开发商的利益主导城市发展方向,落成使用不到四十年的建筑物一样没能逃过一个“拆”字。但是政客和开发商的判断力极为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雄心与利益,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建筑师、什么样的形式去实现这个目标都决定了这件事的最终结果。这个过程中英国人最擅长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compromise,我一直不喜欢这个字的中译“妥协”,包括略好一点有限的“折衷”,都逃不过消极负面范畴,这个字的英文原意其实极具建设性:各方通过退让以达成一致意见。

正如皮亚诺所说,关于这个项目,很幸运,建筑师的想法、利文斯通(当时伦敦市长)的想法、开发商的想法、城市的需求最终达成一致。这恰是皮亚诺的控制力与魅力。

 

碎片从设计到落成的历程远非一帆风顺。其设计自2000年开始,由于反对者甚众,于20034月组织了一场公开的规划设计质询,同年由英国副首相办公室宣布规划获得通过。开发商于2006年开始筹集资金着手原址的南华克大厦的租户搬迁和建筑物拆除事宜。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项目进程,所幸卡塔尔财团注资拯救了这个项目,最终卡塔尔政府拥有碎片95%的股份,发起这个项目的开发商Irvine Sellar的股份被稀释到5%

2009年原址建筑拆迁工程完成之后,碎片的建设正式开始,至201211月份落成典礼,这个多功能超高层综合体的施工时间不过三年半,这简直就是中国速度。而The Shard的完成度远高于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绝大多数国内公共建筑。

位于碎片七十二层的观景平台于2013年对公众开放,随后位于三十一至三十三层的餐厅酒吧开业,同时第一批写字楼租客开始入驻。20145月,位于高塔中间部分的香格里拉酒店开业。

必须承认,碎片在刚开始使用时,出租率并不高,租金未达到预期,住宅部分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这也使得碎片高达12亿英镑的总投资回报变得遥不可知的漫长,好在持有人是财大气粗的卡塔尔土豪,运营压力并未山大。也必须指出当时全球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的余波中恢复,高档写字楼的出租率和租金状况不理想并非个案,而是普遍问题。这两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租客入驻,希望碎片不仅是城市和设计的荣耀,未来也能在投资回报方面同样耀目。

如此情况下碎片72层的观光层The Vision更值得一提,这里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年,观光客人数超过一百万。要知道全英国的博物馆都是免门票的,包括大英,而The Shard观光层第一年的成人门票高达29.95英镑,仅这一项便为它带来三千多万英镑的年收入,至少能稍微缓解一下这个超高层摩天楼的运营压力。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暮色中,越过伦敦塔桥和在塔桥上所看到的碎片The Shard,它的锥型轮廓如今已是伦敦天际线上最为抢眼的部分。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翌日清晨的碎片,与上一晚同样角度。天光下的碎片,超白玻璃幕墙表面反射着蓝天白云,非但没有一个高踞在低矮建筑之中的摩天楼的咄咄逼人,反而有些许柔和,几乎融入周围的云霄中。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从酒店到碎片不过一公里,特地步行前往,跨越泰晤士河两岸,由远及近一点一点去看它。跨过伦敦塔桥,南岸市政厅附近是新建的办公商业区,朝碎片的方向走去,它的身影就这样出现在每个场景中。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离碎片大厦最近的一条街道,由远及近,这座309米高的摩天楼并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相反,它的轻盈优雅使得它看上去似远低于它的实际高度。有几个角度,超白玻璃表面的反光使得这栋大厦有剑锋出鞘的超然物外,却全无兵刃的戾气。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越靠近,碎片的庞然尺度就与我们设想中的越遥远。及至站到与建筑物只隔一个公交枢纽的正下方,从两层高的红砖建筑上方露出的碎片只露出一段尖角,它的锥型外型使得露出的这上半段看上去越加纤细。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皮亚诺第一次见业主在菜单背后画下的碎片草图。是否与最终完成极似?图片来源:https://static.dezeen.com/uploads/2012/05/Dezeen_The_Shard_by_Renzo_Piano_sq.jpg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碎片所处的城市街巷,典型的伦敦老街巷。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近前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建筑物脚下仰视。这个309米高的垂直城市,它的尖锥型体使得建筑物表面的几个边缘几乎向天空交汇为一点,及其巧妙地消除了站在一般超高层建筑脚下仰视所带给人的压迫感。及至此,我对于碎片尺度的疑惑彻底消除了。在伦敦的这些日子,各个方位远远看到过它,及至回来后,专程从一公里之外步行,由远及近靠近它,各种距离角度的观察,尖锥的形体使得这栋鹤立鸡群超层摩天楼无疑成为伦敦新地标,给这个古老的大都会带来新的活力,而全无我们想象中的咄咄逼人惟我独尊,它在地面附近的尺度和城市交通枢纽的连接使得它与附近的街区完美融合。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碎片地面层,玻璃幕墙清晰反映着它周围的城市,雨篷结构简洁,节点清晰漂亮,无比轻盈,玻璃的遮阳设计使得任何一个角度抬眼看天薄透而不会刺目。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与碎片地面层相连的综合交通枢纽伦敦桥站London Bridge Station,是全英铁路和伦敦地铁交汇的换乘站,这一层其实是位于城市的二层,其下层是城市公交换乘站。类似设计在香港中环和金钟都可见。伦敦桥站是个古老的车站,碎片在进行设计施工时连车站一并考虑,进入车站后集散大厅的形式与碎片主体一致,玻璃顶棚与碎片首层雨篷材料做法相同。室内的白色基调使得一切都看上去轻盈通透,阳光透过玻璃遮阳顶棚形成漫射光洒满室内,到处通透明亮而无眩光,一派轻松明媚,全无我们概念中交通枢纽的拥塞混乱。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碎片大厦的观光层有非常清晰的售票系统,每隔半小时放观光客乘电梯登顶,对上面的总人数有控制,但对在观光层的停留时间没有要求,只限当日。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当日各个情况的售票状况。随机挑选的一日,一大早已有数个时段票告罄和只余少量,近三十英镑的成人票价在所有博物馆都免票的英国着实是费用不低,足见碎片大厦对公众的吸引力。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迫不及待登顶。电梯直达观光层,The Vision。一出电梯,电梯厅内的玻璃幕墙采用镀膜玻璃,无论何种天气状况第一眼看上去的都是蓝天白云,在多雨的伦敦算是给观光者以心理慰籍吧/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人品又一次好到爆棚。是日伦敦晴。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360度看伦敦,这座名城尽收眼底。随眼可见的塔吊,换个地方只会觉得乱。整个欧洲几乎都见不到的场景,在伦敦见到,却别样感动。这正是伦敦的活力,保有传统,却从不固步自封。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建筑物夹缝间、碎片脚下的伦敦。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非常喜欢的角度,城市之美与建筑之美交织。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观光层上下数层,也有室内室外之分。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室外观光层。说是室外,其实四周有高高的玻璃围挡。因为并不密闭,较下面的室内观光层空气更为流动,晴日里阳光空气美景同享。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暴露的钢结构和管线,在很多建筑中迫不及待需要遮掩起来的部分在这里都是清晰和赏心悦目的,这是皮亚诺一贯的水准。他的建筑中没有哪个角落是不可以示人的。轻盈的玻璃幕墙系统构造,建筑表皮的“碎片”就是这样支撑起来的。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以自己的脚为尺度测量钢柱尺寸,三百多米的超高层,240米高的位置钢结构柱子断面尺寸约在三十公分乘二十公分,相关专业人士可知如此纤细的柱子是何等设计技术水平!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上到观光层的人越来越多,越过人头攒动,看到享受这里的各色人等。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从云端回到地面。此时日光比晨时强烈了一些,首层上方的雨篷也愈发光影斑驳。纯白的构建材料几乎艺术品一样。突然“胡同”两个汉字映入眼帘。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碎片大厦在办公部分和酒店之间的3133层设立了三间餐厅酒吧,胡同正是其中一间餐厅。进门询问餐厅情况,面若唐璜的男服务生极有耐心。原来任何一间餐厅的午餐晚餐至少提前两三个月预定,留待下次来伦敦吧。在此用餐可省去等观光层的费用,不过三十几层和七十几层的风光到底还是不同。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白天未能进入餐厅心念念,夜晚几乎都已就寝突发奇想临时再度前往,幸好酒吧不需预定。伦敦夜晚缺少灯火通明的照明,手持若想得一张清晰的伦敦夜景照片颇为不易。建筑物脚下巨大的铁轨,夜景照明下颇具未来感,至今俯视它都是震撼的。它是这个城市过去,而身处的这栋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伦敦,一直走在时代尖端。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夜晚的碎片大厦,豪车停在餐厅酒吧门口。这座摩天楼、这座大都会中的立体城市,如此浩大的体量却并未造成周围道路交通拥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源于建筑师皮亚诺在设计之初便于业主和相关政府机构订下交通设计原则,此建筑物主要依赖公共交通,仅设计了四十八个无障碍车位,以满足特殊需求人士的使用。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伦敦】冲上云霄之碎片TheShard
夜晚的碎片,办公大堂空无一人的明亮。相连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灯火通明,仍是一派繁忙,实现了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使用的综合用途的建筑物。这才是一个城市综合体、一个大都会应有的样貌。

 

建筑师的声誉,少有是依靠与地产商合作的项目而鹊起的。成名的建筑师,即便是接受开发商的项目,也是实验性的居多,或是仅作其中一个可供发挥才华的小片段。在皮亚诺这一级的大师中,以他如今的声望,接受一个纯粹地产商的项目,实属罕见。尽管他在见业主的第一面就毫不讳言他对于高层建筑的痛恨,然而合作还是在第一次会面中就确定下来。而碎片最终的结果,非但完全规避了他所痛恨的高层建筑的傲慢和咄咄逼人,相反,古老都会中心那样大体量的一栋高塔,轻盈而优雅。正如皮亚诺自己所讲,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本人、开发商、政府、公众、城市。。。的想法和利益达成了一致。这正是建筑师本人的魄力与魅力。

The Shard带给城市的冲击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和喜爱,但至少它提供了一种解决古老都会中心区高密度发展的尝试,而且目前看来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它的存在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既有的城市问题,并未造成新的问题,同时为所在区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轻盈优雅丰富了伦敦的天际线。若还有人对它的体量提出质疑,请参看巴黎市中心的蒙帕纳斯大厦。

当然投资回报也是检验一个开发商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目标,建筑设计确实是决定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远非唯一。近两年随着越来越多租户搬入碎片大厦的写字楼、随着香格里拉酒店的开业,可以预见它将拥有一个美妙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