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尼波山下Mount Nebo,马德巴城Madaba


标签:
mount_nebomadaba马赛克 |
分类: 迦南纪行 |
尼波山上俯瞰约旦河两岸
从安曼,去尼波山Mount Nebo,传说中摩西升天地;再到马德拉Madala,马赛克之城,城中东正教圣乔治教堂中有一幅最早的马赛克中东地图。貌似有点乱,约旦不是穆斯林国家?
是的,在约以穿梭,比比皆是这样的经验: 犹太人聚集的城市海法是巴哈依教世界中心;有阿拉伯之都称谓的拿撒勒,是天使报喜堂所在地,圣母玛利亚所在地和耶稣青少年的居住之地;约旦境内的尼波山,在此升天的摩西,是犹太教创始人,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依也都奉之为先知;不远处的马德巴,游客趋之若鹜的是一座东正教堂;还有后来去的巴勒斯坦自治市杰里科,多数游客所为一个目的---高坡上的一座东正教修道院;另一个高墙内的巴勒斯坦自治市伯利恒,城中耶稣诞生的教堂是全世界基督徒朝圣的地方。更不必说耶路撒冷。
约旦河两岸的这片土地,包括其上的宗教和信众,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侬我侬,却是无情。
安曼去往马德巴路上的一座老城,我甚至忘了名称。有同伴做过功课,是一座颇有历史的古城,规划和建筑尤其有特点。为此还和约旦人司机争执许久。司机说从未有游客要求去过那座城市,那里不是景点。最后没有争执过我们,开车到近前便是这样。这里如许多中东老城,建筑单体已经没有细节,但城市肌理犹在。不知我们是否找对了地方,总之远远望了一眼,不再前行。
尼波山入口处石碑
千禧年教皇保罗二世曾到访尼波山,留下的纪念碑和亲手栽植的橄榄树。
尼波山上有拜占庭式教堂和修道院遗址。通常一处遗迹看入口处介绍牌的状况基本可知遗迹保护状况。
总算教堂和修道院遗址是在室内。从图中可看到建筑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迁。
站在山巅远眺约旦河两岸。并非一望无际,不远处视线即被山脉阻隔。仍然觉得辽阔,盖因两山之间没有遮挡,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总觉得照片的色彩瑰丽到不真实,眼睛所见更接近第三张。尼波山上,抬头的天空是蔚蓝的,空气是澄明的,身边一切皆清晰。远望却是漫天烟尘,静止的,没有声息也没有风,隐隐地眼前耳边却似有铁马金戈搅起一片混沌。再细看眼前的指示牌,倒吸一口气,约旦河西岸的一些重要城市,那些经常出现在突发新闻中的冲突之地,伯利恒、杰里科、拉马拉、耶路撒冷。。。距此都不过数十公里。杰里科就在眼前,空气清澈时可清晰看到耶路撒冷。
山顶青铜蛇形雕塑似十字架。
马赛克工艺在这里得以继承发扬。如今的马赛克工艺品水准不输古迹,而且种类更为丰富。除了作为壁画地面装饰,也可作桌面门扇等实用器物。
作坊中也做木器家具,螺钿镶嵌居多,盖与马赛克镶嵌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公路边,作坊的红色标识。色彩极具冲击力,特地请着绿衣的朋友站在傍边做对照。
转到马德巴Madaba城内,径直去城中圣乔治教堂Church
of St. George,一座东正教教堂。巴以地区的教堂,建筑物远不似欧洲的宏大精美,许多规模小小,建筑物也不甚讲究,却因圣迹引无数信众前来。这座教堂,正是因为一幅马赛克地图闻名。
马赛克地图局部。中间椭圆的那块是耶路撒冷,这一图案广为流传,无论在尼波山顶的遗址纪念馆中,还是山下的手工作坊,抑或城中很多工艺品店都可见。上方灰黑色的大片是死海,鱼儿沿约旦河游至此因水咸而返身。
马德巴是约旦基督徒聚集最多的城市,但是站在街道上,仍然感觉是穆斯林城市。
城中不时可见基督教堂,十字架矗立在在一片阿拉伯文的招牌之上。两个宗教的人能在一个城中和平相处,在约旦河岸地区着实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寻常街巷店铺,招牌上的阿拉伯美女媚眼如丝,旅游纪念品店门口的店主笑意盈盈。
街上的老屋几乎都是石砌,出挑木制阳台,给首层的店铺门口投下一片阴影。
约旦国土大部分都是山丘沙漠,植被不多。从马德巴出城不久即是这幅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