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原原“毁”
(2011-07-03 18:46:52)
标签:
韩愈意谓原毁毁谤中学课本杂谈 |
分类: 读书随笔 |
我也原原“毁”
文、忧者无忧
记忆中,韩愈的《原毁》在中学课本里出现过。那时的读后,与现在的读后,肯定有所不同。那时少年,现在中年。那时学子,现在成人。那时小忧,现在老忧。那时单纯,现在复杂了。
“原毁”之意,是探求产生毁谤的根源。“原”为探求原由,“毁”为毁谤他人。
依我对《原毁》的理解,“时代不同了,毁谤都一样”。韩愈在大唐时提出的论点、论据,现如今仍然适用,仍然存在。换言之,《原毁》具有着时空穿透力。
原文有如下论点: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意谓:要求自己全面而严格,对待别人宽容而简约。
2、“今之君子……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意谓:要求别人周全,对待自己宽松。“古今”形成对比。
3、(今之君子)“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意谓: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
4、(今之君子)“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意谓: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以圣人的条件要求别人。
5、(今之君子)“为是者有本有原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意谓: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那就是他们有懈怠和妒忌的习惯。懈怠决定他不可能上进,妒忌又使他害怕别人上进。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意谓:(因此)事情做好了毁谤就随之而生,道德高尚了攻击就跟着起来。
我的联想是:
不论韩愈彼时的“古今”,还是我们此时的“古今”,毁谤从来就不曾中止。“毁人不倦”,似是人的一种痼疾。某些人,更是“毁人”的痴迷者、精通者、快乐者,他们“毁”心热忱,“毁”术高明,“毁”道精深。
没有纯粹的“毁”人者,也没有纯粹的被“毁”者。“毁”人的人常常也是被“毁”的人,被“毁”的人常常也是“毁”人的人。简言之:“毁人中被毁,被毁中毁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韩愈将“毁”的根源归结为怠与忌,不光精确,而且精彩。我对“怠”与“忌”的字形产生了兴趣:怠与忌皆因“心”生,皆在“心”上。如果说怠与忌算是问题、算是毛病的话,一定是“心”有问题、“心”生毛病。我们在试图“原毁”或者理解韩愈的“原毁”时,不能不从“心”上做些分析。
我还想,“毁”的活动空间,并非局限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党与党、个人对政党对国家对集体,也活跃着“毁”的魅影。举一例:某些人,对我们这个政党和国家,已经以“毁”为荣,以“毁”为责,以“毁”为能,以“毁”为惯性了。一日不“毁”,一事不“毁”,一文不“毁”,便会憋得慌,闷得紧。
“毁”,有着旺盛的顽强的持久的生命力。虽然如此,我仍然鄙视它,厌恶它。我相信,多数人也会支持我的观点。毕竟,“毁”所带来的是伤害,是挣扎,是煎熬。我们向往的不是“毁”而是“誉”,不是“丑”而是“美”,不是“恶”而是“善”,不是“战”而是“和”。
所以,让弥漫于官场、职场、商场以及其它什么场的“毁”,早点毁灭吧!
(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