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四人“文名”天下
(2011-01-12 11:04:06)
标签:
读书女词人杂谈 |
分类: 读书随笔 |
母女四人“文名”天下
文/忧者无忧
沈宜修、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母女四人皆著名于明末文坛,堪称中国妇女文学史上一大奇观。在男女不平等特别是教育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下,母女4人均能“文名”天下,实是难以想象。纨纨、小鸾分别于23岁、17岁早逝。沈宜修的表妹并弟媳妇张倩倩,亦有“文名”,34岁抑郁而死。
《元明清词三百首》上有除叶小纨之外4人的词作。
沈宜修:【踏莎行】
粉箨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
沈宜修,字宛君。这篇姐姐思念弟弟的词作,尽显姐弟间的手足亲情。其弟沈自徵,字君庸,明代戏曲家。曾为国子监生,少年裘马,挥斥千金,在京师十年,遍察西北边塞,考究地理形势,多次为有关大臣出谋划策,筹划兵事。所以姐弟间“屡约归期无定”。词中的“不如休想再相逢”句,正话反说,看似解脱,实为哀痛,意味深长。
张倩倩:【蝶恋花】
漠漠轻阴笼竹院。细雨无情,泪湿桃花面。落叶西风吹不断,长沟流尽残红片。
是与表姐、夫姐“话君庸”即自己的丈夫之后有感而发,是闺中思夫之作。我们在古诗词中所看到的“闺怨”,多为男子“代笔”,难免矫情。此作却是真正的“闺女”心曲。词中的桃花、伤心雁、吹箫,均有典故。桃花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雁为“鸿雁传书”。吹箫为:秦穆公之女弄玉和吹箫人萧史因乐结缘,双双乘鸾飞升。“三生”是前生、今生、来生。词作看来美则美矣,思来痛则痛煞!
叶纨纨:【蝶恋花】
尽日重帘垂不卷。庭院萧条,已是秋光半。一片闲愁难自遣,空怜镜里年华换。
叶纨纨婚姻不幸。婚事是他刚刚出生时就定下的,其父叶绍袁晚年深悔而内疚:“讵知天壤之恨,自斯损玉也。”词作遗存48首,由其父编入《愁言》中。内容可分两类,一是未嫁之时的欢快唱和,二是既嫁之后的沉重愁怨。其妹叶小鸾出婚前5天早卒,年仅17岁。对她打击极大,致其不久之后便“病亟,抗身而坐,念佛而逝,年二十有三。”
叶小鸾:【踏莎行】
昨夜疏风,今朝细雨,做成满地和烟絮。花开若使不须春,年年何必春来住?
小鸾是三姐妹中年龄最小、文才最好、离世最早的一个。4岁能赋离骚,十岁能写诗,死于17岁早嫁之时。其母编其遗稿《返生香》,中有长短句90首。此词题作“闺情”,为伤春之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闺秀工为词者,前为李易安(清照),后为徐湘萍(徐灿)。明末叶小鸾,较深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可见其在女性词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三叶”中的“大叶”、“小叶”均死在封建礼教最严密、对女性压制最酷烈的时代。“二叶”小纨在姐妹早逝伤心之余,写出了《鸳鸯梦》一剧,替三姐妹发了一声反抗之音。这已经是那个年代女子们所能发出的最强音了。
(2010-8-2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