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金丘背后的村庄 : Saint Romain

分类: 地区介绍 |
St
我的车一直没有配GPS,每次去酒庄也只是凭着感觉开,在山里的葡萄田中迷过几次路。到达St-Romain的时候,细细的马路延伸在山谷之间,两边紧贴着陡上去的、种着葡萄的山坡。再抬头,山体裸露着几十米高的岩石,顶着黑漆漆的一片森林。傍晚的阴暗与寂静带给我突然的压迫感,这种神奇的、来自自然的力量明确的让我相信,风水师居住的地方应该就在这附近了。
http://s10/mw690/712bac0fgddbc91a52f99&690:
其实这种感觉并不好:潮湿的空气,到处有潺潺的水声,看不到人,似有似无的鸟叫、喘不上气的压迫感⋯⋯我竟然猛地回头看向车的后座,总像有一双眼睛在问我:你来这里干什么。心慌的我把车停到路边,再下定决心往前走的时候,半坡却起不了步,忙乱之下竟然弃车跑了出来,给Antoine打电话,直到看见他走了过来,才又敢迈开步子了。
这段回忆很糟糕,使我再也不想回到这个村子。而同样的感觉也在Regis身上得到了印证,他说:无论你讲的风水好坏,St Romain的山崖可是郁闷无聊的勃艮第酒庄主自杀的必选之地啊。
St-Romain并不属于金丘上的一线村庄,博纳丘从北向南竖着向下数:Pommard, Volnay, Meursault, Puligny-Montrachet, Chassagne-Montrachet。从其中的 Meursault转弯向西开,翻到山的那头,到达与另一座山的谷底,就到了处在两坡之间凹地的村庄。如同一个Y一样,村庄两边的山坡种满了葡萄。远离金丘的,这些葡萄园曾经被划分到高博纳丘,属于大区级别,是当时在任的村长罗兰(Roland Thévenin)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为本村的葡萄园取得了可以冠以村庄名的权利,也就是St-Romain村庄级。
顺着进村的路,左边山坡已经接近成为背光面,面向东北,完全享受不到同一座山的那一面,金丘和煦的阳光,但满山的白色活性钙石灰碎石,以及阴凉的气候,赋予葡萄酒更多清新与质朴。这半边的山坡用以拥有矿物感的黑品诺迎接我们,就在车道的旁边,一片表现不俗的葡萄田“La periere”虽然是村庄级,却也在村里的两个名家Buisson以及Pillot酿制的St Romain酒标中特别标注出来。
http://s16/mw690/712bac0fgddbc9228144f&690:
右边的山坡面向东南或东北方向,坡度很陡的sous le chateau葡萄田里多种的是酿造白葡萄酒的霞多丽,被认为是村里最好的一块土地,另一个名家“Domanie de Chassorney”在其中划墙为界,做出只属于自己家的Clos des Cerisiers。再往上走,到达几乎是勃艮第所处位置最高的葡萄田:海拔400米的L’Argillat不仅有坚硬的钙质,同时有凉爽的温度,也算是传奇的葡萄园之一。
但是无论再好的地,再怎么在酒标上强调,这里的酒都只是村庄级,实在一般的,会直接用大区级的AOC 勃艮第或AOC 高博纳丘来归类,村子里是没有一块一级田,更别说特级田。而说起村里的名庄,也并算不到世界级的层面,多是因为在其他村庄拥有特技田而显得家族实力雄厚——真正在这个村庄拿得出手的是橡木桶。
Francois Freres算得上是橡木桶界的Romanee Conti了,问起与其他牌子有什么不同,桶厂里工作的Romain想了想说:是自然赋予的不同力量。其实原木材的采购价格相差并不大,真正赋予橡木桶价值的,是精心挑选出的木条,在全自然的条件下晾晒两年到四年之间,经历的洗炼与大自然赋予的灵气。橡木桶也要讲究Climat,St-Romain潮湿温润的环境,常年不断的微风,以及紧挨着的葡萄园飘来的青草香⋯⋯每一块橡木板在这个充满灵气的山间水间,尽情地伸展,贪婪地呼吸带着泥土香的纯净空气,听着野马偶尔的嘶叫伴着潺潺流水,甚至如同传说中的,浸在充满酒庄主灵魂飘忽的空间里修炼成精,到酒窖里,轻轻抱起怀里的葡萄酒,用看不见的力量陪伴她们熟睡与成长。
http://s9/mw690/712bac0fgddbc9124b318&690:
这就是我眼里的St-Romain, 一个有灵性的村庄,连同她出产的葡萄酒一样,清新自然又让人琢磨不透。而且邪乎的是,自从第一次踏足,这个村庄便不断的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成了每周必须经过的熟悉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