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新酒作为Apéro!

分类: 葡萄酒品尝 |
面前的日本客户似乎并没有嫌弃我有点拙劣的英语,而是很满意搓搓手说:那么Miao桑,作为圆满的谈话的结束,请为我们介绍一些博若莱的酒吧。我的脑子里稍微迟疑了一下“这才二月份啊”,却没再多想,自以为职业的搬出常规用句:明年8月份会及时发去最新报价,10月份的船期也会提前订好,您放心。对面的先生稍微有些不适,压抑着嘴角的笑容说:我并没有在说新酒。
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似乎成为勃艮第大周末的apero。勃艮第人喜欢喝apero,可以翻译成开胃酒,但不仅仅是酒。作为开饭的前奏,如果叫你来apero,就是一定要让你喝的愉悦,喝的兴致高起来,才能赶去吃正餐。日本常自诩为全世界的一天中,太阳最早升起的国度。于是在这个周四我们还在上班的下午,就已经有同事可怜巴巴的指着脸书上日本朋友的照片,说这帮人已经开始用新酒泡温泉了。
新酒节适合做两种人的节日:酒鬼以及酿酒人。葡萄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发酵,已经被酵母把糖分尽可能的转化为酒精。如果你不追求复杂的口感,只是想找点愉悦,那么经过九月的采摘,十月的酿造,当年的葡萄酒已经可以在十一月入口了。为了适应快速消费而衍生出的特殊酿造方式,没有橡木桶的粉饰,便宜的价格,花哨的酒标⋯⋯如果往年的所有葡萄酒都被消耗干净,那么饥渴的酒鬼们似乎又迎来充满盼头的新的一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的午夜,好像是有人发令:预备,走!一部分酿酒人却松口气,把接力棒传到喝酒人的手里之后,终于能坐着歇两天,品尝劳动成果了。
这个日子是这样被强调,一开始也是种商业手段,为了把产区的名声先打出去。但是现在的局面是:我们除了博若莱新酒,并不知道博若莱还生产其它葡萄酒了。其实除了博若莱,每个地方都有新酒。波尔多的期酒枢中待价,来年四月才开闸品评。南法的酒商酒11月底就已开始装瓶。就连勃艮第的11月,已经有大批葡萄机结束了酒精发酵,这些都是新做出来的酒。临近的意大利也有搭顺风车一样,概念相同的Vino
Novello,而西班牙的新酒则写作Vino Nuevo。市场化的美国紧跟着步伐,叫出了Nouveau
Wine的名字,除了同样使用佳美葡萄,也用紫粉黛等当地品种加入调味。身处南半球的出产国虽然当年三月份就采摘,也在六月七月就推出“更新的酒”。
博若莱的大区级别就叫做博若莱葡萄酒(AOC
Beaujolais),只要符合葡萄产自这个区域,酒在本区域内酿造并灌装,以及基本的行业规则规定后,就可以冠以博若莱产区葡萄酒的标示。再仔细一点,加上更有局限的地域名称,就精确到博若莱某村庄葡萄酒(AOC
Beaujolais-village)了,有这样权利的村庄在当地一共38个,酒标上可以简略的概括为:村庄级的博若莱。其中有十个村庄的葡萄酒酿的特别的好,守的规矩也更严格,酒庄会骄傲的在就标上注明产自名村葡萄酒,比如风车村葡萄酒(AOC
Moulin-a-vent),都不用赘述,那肯定是在博若莱的名村了。另外一个Saint-Amour村所产的葡萄酒也很值得被拥有,情人节这天,如果年轻的小两口还没有能力消费得起勃艮第Les
Amoureuses这款著名的一级田,也尽可以用这一瓶圣爱村葡萄酒(AOC Saint-Amour)
来表达充满芬芳的爱意。
于是新酒,这种简单的,不经过更复杂工艺的葡萄酒,这种不讲究复杂程度,只想用开放的,甜蜜的香蕉气味,草莓气味引诱人们饮用的葡萄酒,自然不会加入太多的人文情绪,也没有太多的生产成本,多来自于级层比较底的大区级或村庄级葡萄酒。酒庄提前把这部分酒装瓶,以迎合这个被广泛宣传的商业概念。
其实在这三年,伴随着我的疑惑,勃艮第与博若莱的微妙关系也在逐渐改变当中。当年做学生时,勃艮第产区课本里还有专门讲述博若莱的章节,现在翻翻新版,都也已经删除了。作为一个较弱的产区,当年博若莱的策略是依附于勃艮第产区,再重点宣传自己的新酒。但是这样做的缺点近些年被市场放大出来,除了占总产量近1/3的博若莱新酒被热卖,其他的葡萄酒反而被隐藏到勃艮第耀眼光环的阴暗处,不为人所知。就是从2010年左右,博若莱产区的总体策略开始倾斜,逐渐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其实不一样的地质结构,不一样的葡萄品种,不一样的风格,不同的消费场合⋯⋯博若莱和勃艮第根本不存在相互比较的坐标。
无论怎样,作为酒商,我们早在十月就已经帮助博若莱的酒庄组织运输。想象着一箱箱新酒被运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心里已经为这个喝酒的借口躁动开了。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我们掐着手指头算哪个国家开始午夜狂欢。而当地的零点,博纳的小酒馆里挤满的并不只有勃艮第人。我们举杯欢呼上苍与劳作赐予的葡萄酒,举杯感谢酒农的劳作,举杯,与全世界欢愉的嗜酒师们一起!
前一篇:十一月的勃艮第大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