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湖南文理学院学报主编张文刚教授,录拙文于《灯和镜》中!
__
谁说退休后百无聊赖,少有乐趣,难得习惯?我的感受是,完全与此相反!
本来,退休了,人在老,不再因工作与责任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了,也不再忙忙碌碌、受苦受累、做一备二考虑三了,“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多好哇!尽管有人感到失落,我却求之不得。退休后,“无官一身轻”,应该快快活活、无忧天虑、尽情安享晚年,以免辜负美好时光,误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宿命。
笔者我,已进入这个阶段,正处这个心态,开始享受人寿年丰时代的美好生活,并且体味到,伟人叶帅八十岁时,那爽朗大气的抒怀:“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现在,我正趁此良辰美景,青山夕照潇洒行!
退休前,在一线工作、一线单位任职时,类似我这样的一辈人,正是家庭责任与单位工作一肩挑之际,那苦累难受且不说,父母子女照顾难且不论,只说在单位当家就不堪回首。都知道,前些年,正是共和国开始崛起之际,那“沉重的翅膀”飞起来十分吃力、困难重重。国家如此,至于国家的一分子,单位便概莫能外;至于国家的细胞家庭呢,就更不例外了。处于这个阶段、这个处境中年富力强之人,自然就是其中负重前行、出牛马力的角色了。记得人员素质严重不济时,要设法招揽人才;单位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解决教职工福利待遇与离休人员全报医药费,新老旧债几百万需要还账,筹资与应付讨债,当时的自己就似百病缠身之人,愁肠百结、苦不堪言,有种悲壮而生不如死的难受。其时我常想,退休后,一定什么活都不做,什么事也不想,什么书也不看,什么感想也不写,只求天天多躺多休息后,好好地去玩,尽情地过好余生,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
然而,真退休了,人却因时而异,仍然闲不下来。想躺在床上多休息会儿吧,却偏偏不愿多睡了;想什么活都不做吧,却看见能干的活儿就要做;想什么事都不去想吧,却什么事都在想;想什么书都不看吧,却见好书就要买就要看;想什么东西也不动笔写吧,却常有感而发时不写不快。这,就是退休以来我今天的真实状态。我不知这是为何,大概是惯性如此,抑或是习惯使然吧。
想多睡睡觉吧,以弥补过度的劳心劳力,却总不愿多睡了。这真是,“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尤其退休以来,更是如此。我每天晚上睡六个小时,之后,便醒了,睡不着了。躺在床上,想继续眯会儿,可实际怎么也不愿再躺下去。醒后的自己,除了考虑有些事情外,就只想早些起床打开电脑看新闻。不如此,人反倒不舒服。只有在迫不及待地上网,看看国内外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儿后,人才显得习惯自然。其实,人休息好后,加上午后一个小时的睡眠,我已感觉睡足够了。至于弥补好以前劳心劳力的受损身体,那只不过是过去的主观愿望罢了。
想什么活儿也不做吧,只图养身体,却怎么也闲不下来了。退休后,看到夫人还在上课,回家还要照管上学的孙儿,辛苦劳累依然。家务事,再碍着她,让她一人去做,实在于心不忍。再还有,想到以前废寝忘食工作时,常常是夫人把饭菜端到办公桌上,几次催我吃饭时,自己才恍然大悟狼吞虎咽起来。那时候,她也在如牛负重啊!只要一想起这些,于是乎,我就除照管孙儿之事外,把其余大半家务,包括做三餐饭、洗晾衣服、拖拖地板、打整家里,都自觉地去做了,并且长期坚持,乐意去干。为此,我想得开。这还因为,多做事情,于自己身心大有益处。比如,上网久了、看书多了、写作累了后,应该适当活动活动为好。比如适时做做家务,这是自己在劳逸结合,在休息脑子,在调节身子,有利加深对看的东西的记忆,有利消化吸收有用的知识,活跃活跃思维。可不是吗?如上网读了几篇理论文章,或看书看了个把章节后,起身做做事,就可活动活动筋骨,加速一下大脑血液循环,有利清醒头脑,加深对读的看的理解与印象,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还有,人虽在老,可还有余热可发挥。这就不仅要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为。如老干部门“关心下一代协会”聘我常去初、高中学校,给学生们谈前途理想方面的问题,我欣然应允、积极投入;本姓家族有什么大事需要说说、写写、规划规划的,如本省、本市的张氏文化研究会要我去做做秘书长等的工作,看到此举可帮助提升本氏族人的文化档次、正能量,又能为国家民族传承美、培育美、滋养美,自己也就当仁不让了。
想多休息休息吧,什么事都不去想,可脑子却不愿意了。因为人是活的,耳闻目睹事情后不想事,那是形而上学,不可能之事。比如,日本无视我主权而“国购”钓鱼岛,这是触动中国人神经的大事,岂能无动于衷?安倍晋三抱美国大腿狐假虎威对我挑衅,我辈能不怒火中烧?部分官员贪腐触目惊心,我们岂不忧心如焚、嫉恶如仇?教育不解决好学生胸有大志、奋发向上的根本,老教育如何心安理得?大概,这就是人们至死也不会停止想问题、忧未来的普遍现象吧!作为生活在当前现实中的自己,岂能例外?我在尽情休息这方面,坚持做得最好的是,傍晚至10点半这四个小时看电视时,既是自己接受新信息新思想的最好时光,又是自己锻炼身体、训练思维的最佳机会。我在客厅面对液晶电视屏幕,总是一心三用。即,边看黄金时段电视剧和今日关注时,边循环往复地向前走几步、倒退走几步地散着步,边看节目边思考其中的内容、相互间的联系。时时如此,日日如此,成年累月,便让我一举几得,收获不小起来。通过这么边看电视边散步,既让自己一天不落地看了时政新闻、优秀电视剧,又让自己身体得到了及时锻炼,缓解了白天久坐上网与看书的劳累身子,还让大脑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的敏捷状态。等到十多点钟后,电视节目看好了,身体轻松散淡了,瞌睡也就跟来了。等到一上床,头刚挨着枕头,人就沉睡了过去。如此几年下来,我不仅看的电视节目坚持下来了,而且身体仍保持着不瘦不胖的样子,还使得大脑思维能力强于退休之前。难怪歌德言道:“我尽力每天去想一些新的事情,以免使自己百无聊赖。人要使自己不僵化,就必须不断地变化、更新和变得年轻。”我仍觉脑子年轻,并且常常闪现出能让自身感动的思想火花,这一收获,绝不仅仅来源于“胡子里长满了故事”。
想什么书都不看吧,却是更不现实,很难忍受下来了。退休以来,我总是如以前一样,见好书就要买、就要读。因为,如今国家兴旺、事业发达,书市亦分外夺目。看到那些夺人眼球的书,如张维为走访百国,思考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心路历程之书,即《中国触动》《中国震撼》和《中国超越》,十分地触动与震撼、鼓舞国人,我本书虫,不买、不读之,受得了吗?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见到《苏联兴亡通鉴》《关于甲午战争的大历史总结》等这些书、这些文章,想不读怎能忍得住!况且,最是书香能致远,阅尽群山自成峰。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难怪康熙说,读书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见之不广”。而作为生活在这个国土上的公民,忧世报国之士、之心、之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谁不关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事?何况,书籍是人类文化思想精华的积淀、智慧的结晶,是启迪心智、打开无限想象空间的钥匙,是照亮生活道路的明灯,在黯淡的时候给人希望,在失落的时候给人勇气。我们追求新知的脚步,盼望新形势的美好,永远不能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更何况,我的精神史、成长史、受益史,就是阅读史!亦如吴敬链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进行史就是一部阅览史,人类文明正是靠着书才得以传承、繁衍光大的!因此,我天天总是重复着这样的故事: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想什么东西也不写吧,却在有感而发时,不写不痛快了。比如,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又有意义,不通过日记将其记下来时,就感到难割难舍有遗憾;看到每年如此写下三十多万字、厚厚的两大本日记摆在眼前,可留作儿孙往后作笑谈之资时,心里不免欣欣然起来。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退休了,心静了,在歇下来尽情休息时,经友人指点,明白什么是“博客”后,想到这虽属虚拟化的世界,却是聚焦时代的窗口,表露作者心态的方式,读读他们的博文,比较鉴赏不同风格的文章,正是怡情养性的极佳方式。同时,从中“潜心会文”,也能让自己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发人深思,又能提高自已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还能减少得痴呆病、遗忘症的几率,这,无异于是在进行着最好的养心。本来,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有道是,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静还是一种心态,养心重在养神,养心务必养德,所以历代养生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心的主要内容。这,何乐而不为呢!况且,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属于一种养心的最佳境界。于是,我忍不住时,也积极参与博客其中,并在里面时不时地“博”一回、写一篇。每当看到一挥而就几千字的文字,或评论,或记事,或观点,或随笔,不久大多被新浪编辑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甚至新浪上时,就如以前每每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报告文学一样,心里也其乐洋洋起来,好不快哉!于是乎,我常常晨起即书,笔耕不辍,并且拿起笔,老子天下第一,有一股霸气;放下笔,老子天下第末,夹着尾巴做人。如此几年来,我已在博客上,公开发文400多篇、一百多万字,其中近半数上了新浪博客首页,还有八十多篇被选登在新浪首页。除此外,我还利用博客平台,以“秘密博文”形式,及时摘记《求是》《光明日报》和《环球时报》上的重要文章的观点、要点,以备自己有空时慢慢复习、消受。
总之,我退休以来的行为常态便是,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
身在强势崛起的国度、丰衣足食的年代,我们这些退休之人,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能主动适应时世的变化,积极地通过老有所为做些事情,如参加有益活动,做点有益工作,适当地读读书、写写东西,这大概就是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即被誉为“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所提倡的那种“不带动机”的阅读、写作吧。
结束本文时,我突然记起,我党的重要创始人李大钊,曾发出过这样的感言:“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创造新生活,多么美好光明的梦想,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无畏艰难、接力奋进。许多人在拥抱梦想的过程中,担起了使命,书写了历史,升华了人生。虽然,我们今天退休了,可不能“千斤只剩四两”,其思想、观念、定力是不能退休的。不然,过度享受是会折损自己的生命。我仍要继续修身固本,不能懈怠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仍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应该在修身上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青山夕照潇洒行!(写于2014年11月16日)
附:新疆 伊农之秋 读此文后,感言道:
退而不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仍不闲:读书,看报,思考,写作,巧锻炼......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人佩服。退休之后,无法把控生命的长度,但可开拓生命的宽度;无法阻止年龄数字的累积,但我们持有让心态年轻的权利。读先生的文章,使人觉得“老”,可以活得更丰富,更精彩,前方仍有希望。这,就是先生此文的可贵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雨云博乐,荐此文到新浪博客首页上!
随笔:青山夕照潇洒行
谢程教授赠玉:
程致中 白居易《喜罢郡》诗中有句云:“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老白写出退休的佳境,多少有点无奈;先生的文章写出夕阳下与时俱进,老有所为的积极人生态度,堪为老先生的楷模!
再送金笔一支,以表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