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位于天安门城楼西侧,曾经无数次经过,但都只是匆匆的一暼,心里认为这不过是一座供市民休闲游玩的普通公园而已,并未稍加留意。
某天的午后,抽空参观了国家历史博物馆。下午5点钟,博物馆就闭门谢客了。从博物馆出来,看天色尚早,就到邻近的中山公园转了一圈。
http://s9/middle/7115c475gadd7f6174eb8&690
(邻近的天安门城楼)
远在一千多年前,北京是辽国(契丹)的陪都,因位于辽国的南部而被称为“南京”,中山公园的前身就是“南京”东北郊外的一座寺庙,叫兴国寺。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按照“左祖右社”的周朝旧制,将这里建成了社稷坛,成为天子为天下苍生拜祭土地神和五谷之神的地方。按惯例,拜祭的时间定在每年农历的二月份和八月份,自明初到清末,这里举行的仪式超过了1800场。
http://s8/middle/7115c475gadd7ff054467&690
(中山公园的大门)
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天下名义上已经是大家的天下,1914年这里由皇家禁苑开辟为市民公园。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灵柩曾经停放公园里面的拜殿内,并在这里举行了悼念仪式。为了纪念孙中山,1928年更名为中山公园,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进入公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匾额上的四个大字“保卫和平”,是新中国的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题写。这座牌坊是有些来历的,原先是立于东单的克林德碑。克林德是德国公使,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拳民所杀,为此当时的德国当局强迫清政府立碑纪念。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作为参战国,成为战胜国的一方,而德国则是战败的一方。于是拆除了克林德碑,而修建了这座牌坊,并将其命名为“公理战胜”牌坊。1952年因“亚太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而更名为“保卫和平”牌坊。牌坊名字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国运的沧桑。
http://s6/middle/7115c475gadd8050d6d55&690
(保卫和平牌坊)
从“保卫和平”牌坊往里走,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塑像的碑座上刻“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终结帝制,建立民国,功勋可鉴,被称为国父,实在是名致实归。在新中国,代之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的称号亦是给予极高的荣誉和认可。其实,孙中山所创立并全力推崇的三民主义政纲,对于今天正阔步走在民族复习之路上的中国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民族独立的目标,以当今中国的实力,可以说已经基本达到。民权和民生目标的实现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迫切改进的重点领域,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吗?
再往里面,就到了公园的主体——社稷坛。我们常说江山社稷,社者,土地神也;稷者,谷物也。中国历来的统治者都是将农业作为国之根本,重农耕而轻工商就成为历朝力代的基本国策。社稷坛是一个正方形的土台,长宽不过三五十米,它所代表的却是普天之下的王土。社稷坛的周边是汉白玉铺砌,里面平铺了五种颜色的泥土,五色土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土坛的中央,有一块方型石柱,上细下粗,牢固地立于泥土之中,取江山永固之意,这就是社稷坛的“社主”。据说以前,这里还有木制的代表五谷之主的“稷主”,不过现在已经不见踪影。
http://s5/middle/7115c475gadd80dcb3ef4&690
(社稷坛)
皇帝们对社稷神主的膜拜,不可谓不虔诚,五谷丰登的时年或许常常可以遇到,江山永固却总是一枕黄粱美梦。其实,皇帝们不清楚他们所要膜拜的社稷神主应该是普天之下的人民大众,而非虚无的神灵。皇帝并不是代表上天的力量来掌管社稷,即所谓替天行道,而是受天下苍生的委托来管理大家所共同拥有的社稷。主体搞错了,愿望落空也就不足为奇。
社稷坛的北面,是中山堂。以前这里叫拜殿,供皇帝和大臣们在拜祭社稷坛时休息之用,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祭拜仪式就在殿内举行。因为孙中山逝世时,灵柩曾经停放在大殿之内,后来人们就将拜殿改名为中山堂。
社稷坛往西,是一处林荫的庭院。庭院的门口,摆设了一对石狮子,造型独特,形态逼真,是不折不扣的石雕珍品。石狮是时任河北大名镇守史的王怀庆和统领李阶平所捐赠的,据考证是宋代的遗物,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庭院门前的一片柏树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枝干虬劲,分列为许多的分枝,每棵树都要数人联手才能合抱。看了树林前面的一块介绍牌子,得知这些就是中山公园里的辽代古柏。这样算来这些树木已经经历了几个朝代,一千多年的雨雪风霜,至今依然是生机勃勃。其实,公园里面的树木品种繁多,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柏树。柏树是长青树,也是长寿之树,这里的柏树,最早的种植于辽代,更多的是明清时期栽种的,留存到现在,成为京城里的一道独特景观。
http://s5/middle/7115c475gadd8129efd94&690
(种植于辽代的千年古柏)
靠近辽代古柏的旁边,有一座小亭子,色泽艳丽,亭子上题写了“习礼亭”三个大字。原来,这里是准备入朝觐见皇帝的朝廷命官和外国贵宾练习礼仪的地方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公园里的亭台楼阁,黄色的琉璃瓦顶显得更加亮丽。天色慢慢黯淡,公园里的游人也渐渐稀少。游览了中山公园,也有一些感慨在心头,千年的辽代古柏固然使人顿生思古之幽情,那沉寂的江山社稷坛更值得我们深思。以其祈求神主来永葆江山,不如将人民当成上帝,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此,江山永固又岂是奢求?
(2011年9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