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中学时代,我们学习过一篇课文《过秦论》。“过秦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给秦国找错。
文章叙述了秦国由弱小到强盛,终于统一天下,但很快又灭亡的过程,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强大的秦帝国竟然经不起出身庄户人家、“才不及中人”的陈胜所纠集的数百名“迁徙之徒”的打击,最终身死而国灭,根本的原因就是“仁义不施”。
http://s12/middle/7115c475gaea20f899edb&690
《过秦论》的文辞极华丽,立论极精辟,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也是文人学士揣摩学习的经典之作。
文章的作者贾谊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帝时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他是一位少年天才,20岁就当上朝廷的博士,23岁出任长沙王太傅,几年后被征召回朝廷担任梁怀王的老师。不久,梁怀王因骑行不慎,坠马而亡。贾谊为此深感愧疚,竟至郁闷而死,其时正值33岁的青壮年华。
http://s7/middle/7115c475gaea21351eba6&690
有人称湘楚文化的源头在屈贾,即是屈原和贾谊。屈原的大名自然是家喻户晓,贾谊则是知之者甚少。前段时间去了一趟长沙,我对出租车司机说要到贾谊故居,师傅惊奇地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来自广东,他就对我居然知道长沙有贾谊故居这一景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贾谊的故居位于长沙市内的太平街上,他在任职长沙王太傅时曾居于此地。汉武帝时,下旨对故居进行了修缮,此后两千多年间又经过了数十次的重修,形成今天所看到的规模。故居内尚留存有一口古井,据说是贾谊所开凿。
http://s5/middle/7115c475gaea216c74a24&690
作为湘楚文化的开山鼻祖,历朝历代路经长沙的文人墨客、官宦名流往往都会前来拜谒,并留下墨宝。当中最为人们所传诵的当数唐朝李商隐的一首诗《贾生》,诗中写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出自下面的一段故事:贾谊外放长沙的第四年,朝廷内对他心存芥蒂的一些元老重臣或是已经退居二线,或是已经不在人世。汉文帝想起贾谊的才华,就将他召回长安,并在宣室接见了贾谊。君臣相谈甚欢,当时正值朝廷拜神祭天的时节,文帝就问了贾谊许多的鬼神之事,贾谊凭借自己的学识一一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文帝听得出了神,不知不觉就将座席移向了贾谊。文帝对贾谊的学识才气大加赞叹,但终究未予以重用,只是让他做了自己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说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其实是有点冤枉的,文帝和他儿子景帝所造就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对于皇帝来说,问鬼神其实也算是为了苍生吧。贾谊之所以未能被重用,据说和他同时期的一位佞臣邓通大有关系。
http://s5/middle/7115c475gaea21a491364&690
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http://s11/middle/7115c475g77dd04952b0a&690
http://s8/middle/7115c475gaea230ac9c67&690
http://s10/middle/7115c475gaea2338bc0e9&690
http://s7/middle/7115c475gaea2360f7fd6&690
http://s13/middle/7115c475gaea239d6377c&690
http://s7/middle/7115c475gaea23d34566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