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赵飞)
(2019-06-28 17:17: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研修 |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实施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已经由以前“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人们常说“好习惯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有效保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师生相互尊重,密切合作。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
二、彰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钻研问题。要在备课上下功夫。首先要紧扣考纲,把握好课程的难度,要在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备课时尽量做到将难点分解,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到位。另外还要备学生,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题资源,采用生动活泼、切实可行的新的教学形式,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做到讲课要诙谐幽默,引人入胜;要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要穿插讲解一些数学史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即兴创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突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把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教材中大量地贯穿着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逻辑划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同一法、归纳法等数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整理,形成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贯穿渗透,从而使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领会数学知识,真正掌握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把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智素质。
三、培养学习习惯、增强教学效果。
(一)、培养积极地学习心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
1、 数学知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大胆质疑。在“自我预习”后质疑,在“交流学习”中质疑,在“训练反馈”中质疑,在所有学习过程中质疑。让质疑成为学习的一种意识,让质疑成为一种学习风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
2、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3、善于竞争,在竞争中赢得机会,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同时在竞争中获取一种积极的心态。把竞争变成一种思维,一种行为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要有充分的预习,通过阅读教材、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间前后联系,把握重、难点,积极完成自己能解决的所有问题(完成自学任务)并记下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三)、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习惯。
1.表达准确、严谨,要有规范意识。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课堂动作上要端庄,问题的提出要清晰明了。在小组合作探究阶段,能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克服胆怯与被动。在展示与交流环节,规范板书内容、做好答疑解惑。
2.倾听与质疑。课堂问答中要认真倾听,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实质,形成思路、大胆地提出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
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交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多与同学合作。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习惯、和验算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要慢,思维要全,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下笔要准,答题要快,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快速准确的进行运算、完整的书写解题过程,随时做好课堂笔记。
4.归纳与小结。小结每节课的知识要点、思想方法、典型例题及解题通法。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要做好课堂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四)、养成课后巩固习惯。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提升解题的熟练程度,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题。
2.做到经常反思。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3.归纳整理笔记。 梳理知识首先应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4.建立错题档案。把平时作业和试卷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便于以后复习。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达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参评
作者简介:赵飞,男,汉族,1981年12月30日出生,2004年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兼任班主任。担任过数学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担任过提高班数学课教学,陕西省高中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热爱学生,教学成绩优异,所带过的毕业班多次超额完成高考目标任务,先后被评为丹凤中学功勋教师、模范班主任、突出贡献奖、丹凤县优秀教师,参加了《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数学学科有效教学模式及评价表标准实践研究》等国、省、市课题的研究。在《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研讨培训大会上执教的优质课《超几何分布》荣获国家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解读条件概率》《中学生上网案例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等分别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教育理念: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