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建筑和腕表都是有关时间的艺术。建筑及其内外部环境构成我们生活的城市空间,而结构复杂,功能繁多的腕表则在微小的空间中计算着我们的时间。
一座座相连的庇护所和承载各种社会功能的建筑。都有实用的一面和美学的一面。把它们切碎、框入局部与细节,我们看到了线条、形状、结构、比例的温暖与冰冷。就像腕表的外观,每一毫米的直与曲,都有精确的功能与美学诉求。
在这组大片中,我们选出了7座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建筑,以它们的线条和结构映衬出腕表的精美工艺。
“民国时期的传奇酒店”
这座位于在外滩正中央的大楼由芝加哥学派哥特式设计风格的建筑师Palmer& Turner设计,以一个海拔77米的绿色铜护套屋顶为最大特色。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麦当娜曾经住过的外滩大楼”
外白渡桥旁的Art Deco式建筑原名“百老汇”大厦,1934年为英商所建。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更名,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它是历史的见证,忠实地记录着上海滩的变迁、兴衰。岁月悠悠,滔滔东去的黄浦江水和江边连绵的万国建筑群诉说着半个多世纪的骄傲,灯光通明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展示着新篇章的辉煌。
“苏州河与黄浦江畔的艺术胜地”
由英国建筑师乔治·威尔森设计。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2007年,著名的英籍建筑设计师戴维.奇普菲尔德受邀担任建筑改造的设计任务,以尊重和保存建筑的历史遗产为首要考量,重新塑造了其简洁、优雅而功能完善的内部空间,为这一历史建筑注入了现代艺术空间的精神和气质。
“大烟囱艺术博物馆”
Métiers d'Art 艺术大师“ Mécaniques Ajourées镂雕机械”系列腕表Vacheron Constantin 512000元
这座艺术博物馆选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于2012年修缮完毕的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的主场馆。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笔直高耸是其最醒目的标志。
“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未来建筑”
这片位于上海西面的科技工业园区可谓是上海的“硅谷”。无数的IT初创公司和电子技术公司都将自己的办公室设立于此。因此,这座园区中的建筑风格也带上了冷峻的未来感。这座仿佛带有柯布西耶式设计手法的金属建筑,是这片园区的风格写照。
“河岸旁的极简主义美术馆”
这座美术馆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文化走廊”,由中国建筑师柳亦春设计,庞大的建筑主体呈现出“伞拱”结构,拱形空间的表面由质地细腻的清水混凝土浇灌而成,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室外空间融合了原来一部分工业建筑的主要构件,作为主轴指向江面,建筑的内部结构则将浑圆的曲线和冷峻的直线相结合,在柔软和坚硬之间达到平衡。
“滨江大道上的不知名建筑”
从世博会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给这片黄浦江沿岸的区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除了星罗棋布的当代美术馆和画廊之外,被称作“西岸”的建筑群还将成为上海未来的文化创意中心。
在看完了我们提供的线索后,你是否能告诉我们这些图片中的建筑物的名称呢?猜中有奖哦。
摄影:朱骞
编辑:何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