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半,天还未大亮,高三学生已经在u形教学楼前的庭院中列跑操队形,静静地肃立,各楼层教室里明亮的灯光从不同角度穿透高大的树影,照亮一张张沉静的面容,一身身整洁的校服。这是龙岗学校的早训,在跑操之前,一位老师在队形外手持小喇叭,向学生们讲述新的一天如何调整学习生活的心态,他的语气平缓柔和,一句一顿,沉稳的把每一句的意思传达进每一位学生清醒的耳朵里。是的,你感觉到一种清醒的思考氛围在整齐肃穆的队伍中活跃着。从一楼的走廊走过去,教室内在灯光下一览无余,不免惊讶,然后又是释然。惊讶的是,这里不太像一所名校的教室;释然的是,这里也许正是一所名校应该有的教室。那是课桌和书籍资料的战场,还留着昨天苦读的硝烟。书籍资料就那么高高低低的堆在桌子上,或者桌子旁样式不一的收纳箱里。教室很宽很大,放眼望去,一片书籍森林。这样的印象,我们往往容易在某些学者的书房中获得。
早训的讲话结束了,高三学生在庭院绿荫下开始跑操,队形并不那么整齐,口号却坚定而响亮,虎虎有生气。六点五十,高一高二的学生也开始另外的场地集合跑操,学生们匆匆从你身边跑过,行动迅速,然而安静而从容。当跑操解散后的学生纷纷交谈着走在通往餐厅的林荫道上时,你似乎隐约感受到一所学校的气质,安静而从容。
为不干扰高三教学,我们只被允许在高一高二年级学习交流。我们或许还抱着偷学的机密的心态走进办公室教室,但不到一天下来,所有人都感觉到,龙岗没有什么秘密。如果你不嫌麻烦,你尽可随意翻阅拍摄每位教师桌子上的资料试题作业。或许是前来学习的人太多,毎个教室都备有不少塑料櫈,你可以随时听任何一位老师的课。没有老师因为有听课者而改变讲法。一位老师甚至抱歉地于课后告诉你,今天的课实在是没有准备。你能看得出来,因为你也上过些没来得及准备的课。没人告知这些老师今天会有人听课,你看到的,几乎是他们的常态。一位年轻老师用一节课时间讲了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结构,一位年长者显然自矜于自己的学问,自问自答,如一位老私塾一样引导学生鉴赏《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学生们听得很安静,有时那种安静,让习惯于以某种课改思想衡量课堂的你觉得慌恐,但这种慌恐显然没有发生在龙岗老师的身上,他们就那样稳稳地讲着,学生或回答或不回答安静地听着。但时间长了,你能感觉到学生们在静静地思考。你听了几节似乎下了结论,龙岗的老师不太重视什么课改,但下一堂,一位老师就让一个学生演讲了半节课。不同的科目的老师听下来走到一起,共同的感受是,最传统的课堂,五花八门的讲法,最安静的学生。
大家都无法轻薄地否定那些谦逊平和的老师,满怀疑惑地从朴素的校门口走过,从密密麻麻的清北学生名单下走过,然后再进入办公室教室寻觅。看人家的作业,纠错,资料本,时间表,课程表。然后惊叹人家步骤的精细,合理的课程安排。这是一所企业创办的民营学校,从小学到高中,按理说应该是最讲究量化考核的,但这里的量化似乎并不那么强调。"平时考试,平均成绩差个五分以内,都正常,差个十几分了,你自己不也会找问题吗?"一位年级主任如是说。轻描淡写地回答了我们关于老师量化考核的焦虑。"我们看的是长远,团队。",他补充道。于是,学科自习合理地分配了学生的时间,也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学习的时间。教室里,统一的是后墙的书橱,和黑板右上方大大的蓝色的"静"字,其他的布置各不相同。有名人名言,有书法。楼道里,栏杆上插着一排排拖把,墙沿上的泥滓似乎沒有及时清扫,墙壁上除了杰出校友寄语,没有什么标语。
得认真审视连楼道入口和草坪提示牌上都不断出现的"静"了。这样安静的校园里,一群教师在认真安静地教,一群学生在认真安静地学。 安静,源于一种自信,源于对时间魔力的坚定信念。这一切似乎源于办学者的智慧,一种无为而治的优雅,一种精细合理的教育管理。这里并没有超越常人的出众老师,他们有不少多年漂泊基层学校或私立学校,然后加入龙岗,然后培养出杰出的学生。那位很自矜自己学识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他当年加入龙岗,是因为他看到龙岗与众不同的围墙。那是一道一米多高的玻璃墙,竞然沒有学生爬墙翻越,他就相信了办学者的管理和理念。
这的确是有思想的办学者打造的学校,从建校到现在,短短十年时间,学校的环境已经不像一所新学校了。合理的布局,精心设计的建筑,优雅的绿化。尤其是绿化,看得出来,建校之初,这所学校就格外注重环境的优雅。无论从哪方向看去,你看到的都是盎然的绿色。教室里听课,玻璃窗外满是婆娑的绿叶。走出教室,草坪,绿化矮树,盆景,低树,高树,错落有致,组成绿色的立体空间。毎一幢建筑前都有楠树槭树银杏树等高大树木的掩映,每一条道路都林荫化,草坪里间植芭蕉,广玉兰,桂花树,靠墙的空地都密植翠竹,盆景总是在最合适的位置摆放,小的空地,道路两侧,宿舍楼门墙的圆形镂空,校园里处处皆有入画的美感。环境的优雅已经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宁静的渲染,草坪里的一处小空地,又用明确的标语提醒你,"静下来,坐下来,才能学起来"。不免想到处处可见的"静"字,以及安静从容的学生们。
随意走进一宿舍楼。木头的架子床把抽屉都设计进床底和上铺楼梯里,床上一书一枕一被,被子枕巾叠放不见有多整齐,书搁放在枕边。一位面容娇好气质优雅的生活老师主管接待了我们。她告诉我们,龙岗的理念是,宿舍就是休息放松的地方,龙岗的宿舍,整洁干净即可,学生做基本的保洁,生活老师负责深度的打扫清理。毎位生活老师负责六到七个宿舍,清洁卫生只是她们的基础工作,她们还兼有学生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的角色。比如不同季节天气对学生着装的提醒,学生行为习惯的纠正情绪心理的引导。分管的生活老师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由主管老师及时找学生谈话,和家长沟通。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生活老师甚至参与监考,了解学生的成绩。在生活区学生的问题,尽可能不让班主任费心。她详细地给我们介绍她们如何全方位的关爱学生,一些细节让我们听得惊讶感慨,真如她所讲,她们对孩子操的心不比家长的少,管得比家长还多。参观的一行被眼前这位长卷发谈吐不凡的女士吸引了,有的偷偷打开了录音功能。有人提出如何保证生活老师素养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学校只招聘高中学历以上35岁到48岁的有生育经历的妇女,或者单位提前退休的女职工,学校定期召开生活老师培训会。我们一行三人就那么静静地站在简单朴素舒适的宿舍里,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那位优雅的女主管就那么侃侃而谈,亲切而细致的给我们介绍她们的管理。半个小时不觉很快过去了,我们不便过多打扰人家,主动告辞。同行的老师感概的说,这是她来龙岗听得最有价值的一课了!有的人心里就想,能让这样的人才在自己的位置上充满激情创造性工作的办学者和其理念与制度是了不起的,想想我们遇到龙岗的各位老师,似乎都是优雅安静谦逊心无旁骛地工作着,学生们也都这样安静从容地学习着。没听到什么了不起的口号,没发现什么先进的课堂理念,没看见什么一切用数字说话的考核,只有环境优雅的校园,安静从容的老师和学生,以及大门口低调的一排排清北名单。
从篮球场路过,叫来一位正打篮球的帅气男孩问问,高二,目标浙大,眼神自信而坚定。有一种感觉,龙岗的学生们都有那么一种书卷气息浸染的清秀。真如宣传墙上《龙岗赋》所说"秦巴之央兮,天钟神奇",还是龙岗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精心的培养薰陶,抑或兼而有之,不得而知了。
重到课堂上听课,一位女同学把塑料櫈递过来时,用纸巾擦了擦。课间十分钟,几乎沒有同学爬在桌子上补觉。赞叹教室后"书香园"中学生书法绘画的水准之高。翻开一位同学的笔记本,惊讶他剪贴摘抄的全面系统。发现高二的孩子上课前所有课文都背诵过了,问了问,似乎是暑假两个月的假期完成的一项任务。下课后问之老师,说除高三外,假期正常,不免想到,一个完整的假期,对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究竟会意味着什么?想到龙岗晚十点五十熄灯的时间表,中午课前半小时的练字,下午课后阅读和体育活动交替安排,你只能这么认为,龙岗学校一切都还正常,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如何保证这种正常。合理的时间安排,精细的管理,扎实的作风,安静地教安静地学。
从龙岗学校的校园宣传栏和招生宣传册上,我们或许可以窥测到办学者的理念,小规模个性化的培养策略,大学选修课特长课竞赛课培尖课等校本课程的设立,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课堂思路,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学习模式,走进心灵个性关怀的管理模式,对特优生的超前超宽超深和免常规听课免常规作业免常规考试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的特殊教学管理,温馨人文的校园绿化的建设等等。从我们在教室办公室和生活区观察的情况来看,龙岗学校在不折不扣执行着他们的每一项措施。这些,难道不正是一所有理想务实的学校最应该执行的教育理念吗?即便从教育理念来看,龙岗也没有秘密,我们应该学习的是龙岗对执行力的保障。
龙岗也曾有生源不好的时候,但他们安静地等待了三年的时间,把那一批学生送入名校,从此,龙岗学位一位难求。
在细雨中出龙岗校门,发现校门左侧的家长与招生服务中心,进入大厅,后面的玻璃门直通校园,大厅内陈设一如银行或移动公司的接待厅,接待老师见我们进来后表现出只是到此蹓跶的举止表情,仍然从前台走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其实龙岗到这个份上,好像没这个必要,但他们仍然为家长提供了舒适的会谈桌椅和温馨的笑脸。
或许,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为外在的光线蛊惑,真相永远是难以企及的,尤其是我们这样走马观花的参观学习。我们甚至心里暗自评判,龙岗的老师授课水平不过尔尔,我们甚至取笑他们宣传栏中把杜甫像配在梅尧臣的生平简介里的低级错误,但我们都感觉到,龙岗真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哪怕只是学习他们的安静从容精细务实,或者只是你感觉到的正常。
龙岗没有秘密,他们随你怎么拍照要资料。如果说保持这样安静从容的理念和制度是秘密的话,这种秘密恐怕需要对教育的一种深刻理解才能破解。
龙岗没有秘密,即便有,我们也不能把它从龙岗带走。走出来,有时是为了更好的走入内心。我们是要走出来学习,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的内心,关注教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