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之《诗文陕北》中学生读本研发及课堂应用设计

(2019-11-02 17:09:50)


《诗文陕北》中学生读本研发及课堂应用设计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部分选文注释和祭文选以及高中生读本编写

                                    注释、编写         朱鹏翔

黄帝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黄帝的称号来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这也充分证明黄帝时代已经产生了较为成熟的阴阳五行的世界观。古人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起源,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白青赤黑黄五色。除了五行配五色之外,古代阴阳家又把五行(金木水火土)具有五德,认为古代帝王都代表某一种德行。这种德行又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永续不绝。 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

 少典:司马贞《索隐》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 子:指后代。 

公孙:司马贞《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生於寿丘,长於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是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

神灵:有神异之气。

弱:幼弱,这里指出生不久。《索隐》: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未七旬,还不到七十天。)

徇齐:指智虑敏捷。 

敦:敦厚,诚实。敏:勉,勤勉。

聪明:本为听力好,视力好,即耳聪目明之意,这里指见闻广,能明察。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11),披山通道(12),未尝宁居(13)

 

 

 

世:后嗣,后代。 裴骃《集解》:皇甫谧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索隐》:世衰,谓神农氏後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张守节《正义》:《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暴虐:侵害,侵侮。 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此处可能指代诸部族。   

习:演习、操练。 干戈:古代兵器。

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 

咸:都。 宾从:归顺,归从。 

振:整顿。 

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

艺:种植。 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

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量长短。 

熊、罴、貔、貅、、虎:都是猛兽名。《索隐》认为这六种猛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以为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 

(11)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离开。

 (12)披:开,打开。 (13)宁居:安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荚。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11)。时播百谷草木(12),淳化鸟兽虫蛾(13),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14),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15)。有土德之瑞(16),故号黄帝。

 

 

 

岱宗:即泰山。 

荤粥:部族名,即匈奴。《集解》:《匈奴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索隐匈奴别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      

合符:验证符契。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竹木或金玉制成,剖而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以验真假,叫做合符。又:《索隐》引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釜)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符命,上天赐祥瑞与人君,作为受命于天的凭证。据此,则为符命,合符意思是说釜山的瑞云与黄帝的黄云之瑞相符。 

邑:这里是建城邑的意思。 阿:山脚。 

官名皆以云命:用云来命名官职。《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左传·昭公十七年》云: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纪师而云名。 

封禅:古代帝王所举行的祭祀天地山川的盛典。 

获宝鼎二句:,预测,预推。,推算。(cè,策),同。《索隐》据《封禅书》有黄帝得宝鼎神策于是推策迎日二句,认为神策即神蓍(sh,),用以占卜的蓍草。这两句意思就是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用神策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又《正义》:黄帝受神荚,命大挠造甲子(即天干地支),容成造历(即黄帝历)是也。 

举:提拔任用。 

天地之纪:指天地四时运行的规律。,规律。 

幽明:指阴阳。 

(11)难(nàn,):论说,争辩。 

(12)时:按季节。一说,栽种。 

(13)淳化:驯养。虫蛾:指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léi,)祖教民养蚕、缫丝、织帛。 

(14) 《索隐》:旁,非一方。罗,广布也。今案:大戴礼作历离。离即罗也。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谓日月扬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正义旁罗犹遍布也。日月,阴阳时节也。星,二十八宿也。辰,日月所会也。水波,澜漪也。言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15)节用:有节制地使用,如按季节采伐树木、捕鱼打猎等。 

(16)土德之瑞:《吕氏春秋·应同》:黄帝之时,天先见(现)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 色尚黄,其事则(效法、取法)土。《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古人认为帝王兴起,上天先呈现某种征兆,显示给下人。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这里所说的得姓,大约是指由于人口繁殖,由黄帝氏族又分为若干个氏族。《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n,)、依是也。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其后皆有天下: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为天子。玄嚣的后代如帝喾和尧,昌意的后代如颛顼和舜。

降居:指被封为诸侯。 

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1,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为儒家经典之一, ,《尚书》就是上古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雅驯:文辞优美,典雅不俗。

3,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荐,通

4,长老:此处指老年人,老者。

5,风教:指风俗教化。

 

 

文化常识:

1,姓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中国上古时期著名八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和楚国王室同属m,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后以为氏,故屈原屈氏,名平,字原

     2,五种:即五谷。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稷、麦、;另一种指、黍、、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3.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从近年考古资料看来,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悠远的。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文言知识点:

    古今异义词:

    聪明:原指视听灵敏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引申为明察事理。《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张守节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亦指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现代汉语只保留智力强,天资义。

    百姓:原指百官族姓。《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此处百姓黎民相对。黎民是现代汉语百姓的意思。泛指一般平民、国民。《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现代汉语只保留泛指义。

    总结:聪明”“百姓都是古义词义范围在现代汉语中缩小简化的典型例子。阅读文言文注意根据上下文语意判断其所指义项。

 

 

 

 

 

               关于黄帝陵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封禅书》 载:其来年冬,上(汉武帝)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书·地理志》曰:上郡,秦置。县二十三;……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黄帝的事迹基本上属于史前传说,就记载史前传说的现有史料来看,均提及黄帝葬在桥山。《史记》和《汉书》著作所据史料,距离黄帝生存的时代也十分久远。结合华夏民族形成的历史和其民族凝聚力来看,黄帝的传说,可信度极高,司马迁在《五帝本纪》里对黄帝谨慎的记载,大体符合黄帝的生平。也或许是史学家的谨慎,司马迁并未明确指出桥山的地理位置。但大部分的史料都提到桥山位于上郡阳周。上郡最早设立于战国时代的魏,属于魏国河西地区,后为秦所吞并,郡治在汉仍延续。这一地区基本上就是我们现在的陕北地区。关于桥山所在地有各种不同的考证,但基本上都是一种合理的推测。仅在陕北地区,关于黄帝的葬地,就有现在黄陵、子长、靖边等不同说法。陕北地区之外,黄帝生活过的河北也有桥山,甚至后来因匈奴侵扰作为阳周郡治迁移地的甘肃正宁也有黄帝冢所在地的说法。现在的子午岭山脉,在唐以前也称桥山。无论如何,历史考古和文献记载实际上都说明一个事实,子午岭以东黄河晋陕大峡谷以西的陕北地区,最有可能是黄帝活动的主要地区和安葬地,同样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

      考古证明,陕北是晚期智人河套人的聚居地。新石器时期,陕北黄土高原气候宜人,水源丰富,草木繁盛,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区。陕西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陕北占了64%。近年来,陕北发现一批较大的聚居遗址和城址。尤其是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的神木石峁遗址和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延安芦山峁遗址,更是揭开中华文明的史前面纱,它们分别距今约4000年和4500年,一个位于陕北的北部,一个位于陕北的南部。有专家推测,处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夏王朝早期的石峁遗址,很可能与黄帝部落有关联,甚至就是黄帝部落的都城。这种推测当然很难成为确凿的结论,但陕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却无疑因为这些发现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虽然关于黄帝的真实葬地未有确凿的结论,但延安黄帝陵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公认的祭祖地。黄帝陵确凿的祭祀仪式的记录源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册府元龟》记载,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奏: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他的上奏得到了代宗的批准,唐王朝在桥陵大兴土木,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修缮活动,修建黄帝庙,并栽植柏树1140株。从此,祭祀黄帝升格为国家大典,桥陵也成为了官方唯一指定祭黄场所。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祀典,更在客观上起到了加强政治统治和文化认同的作用。其后历代祭祀不断,直至今日。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为古墓葬第一号” 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帝陵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号称天下第一陵 ,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 

 

 

 

文本研讨:

1,目前在陕北关于黄帝陵寝的所在地就有不同的争论,陕北之外,甘肃、河北、河南、北京等地均有传说中的黄帝陵,但延安黄帝陵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公认的祭祖地,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结合文本,请谈谈黄帝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先祖的意义?

 

 

 

 

        黄帝陵祭祖的意义  

 

    从华夏民族形成的历史和现有的史料来看,祭祀黄帝的传统在史前时代应该已经形成,这种传统在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尧舜禹时代和夏代,黄帝就受到人们的崇敬。《国语·鲁语上》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禘礼是一种追念远祖的大礼,古制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举行。由于黄帝开创性的业绩,有虞氏和夏后氏把黄帝作为远祖,并用祭祖之礼的最高规格祭祀。

商周时期,人们仍把黄帝视为先祖,史料中记录了商周族和黄帝的血缘关系。《史记·三代世表》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契,是为商祖” ,“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后稷,是为周祖。作为商周始祖的黄帝在当时受到了隆重的祭祀。

战国时代初,人们在继续将黄帝作为华夏族祖先祭祀的同时,又将黄帝作为帝王和天帝祭祀。首先表现在黄学的出现,其主要思想是文武并用、刑德并行、以法为符、皆断于法、无处无执、无为而治、保民而王等。其次受五行学说的传播和影响,人们用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历史的演变规则,认为黄帝代表土德。这样一来,代表五行之一的黄帝就具备了神格,被作为天神而享祀了。

可以说,先秦时期,是华夏民族作为一个强大民族的精神凝聚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对炎黄先祖的追认在凝聚民族向心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从此以后,华夏族作为中原大地发祥的伟大民族逐渐扩大其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史记》记载,秦灵公于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曾作吴阳上畤,专祀黄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沿袭了秦国对白、青、黄、赤四帝的祭祀。按照五德终始说,秦为水德,土克水,所以有汉为土德之说,而黄帝亦为土德,因此,当刘邦响应陈涉起义,在沛举行起义时,就曾祠黄帝(《汉书·高帝纪》)。汉代非常重视对黄帝的祭祀。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桥山(《史记·孝武本纪》)。《左传》载: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汉武帝后的汉代,黄帝被当做天帝祭祀,大规模的祭祀黄帝陵的活动不绝如缕。无论秦汉,对黄帝的祭祀都是一种表明正统地位的宣示,为推动全国统一和改朝换代提供舆论的合法性。汉武帝祭祀黄帝的地点是不是在现在的黄帝陵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在他祭祀的黄帝陵就在作为上郡故地的陕北。

延安黄帝陵作为官方正式的黄帝祭祀地在唐代得到正式确认。唐代宗大历五年(770)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坊州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方飨祭,列于祀典。这里所说的黄帝陵阙据考证就是今桥山黄帝陵。唐代宗批准了这一请求,从而使桥山黄帝陵庙致祭被纳入国家祭典。唐代宗时官方隆重的在黄帝陵祭祀,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其时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社稷差点要断送在外族人手中,对黄帝的祭祀有强化华夏族凝聚力的重大意义。

其后宋元明清,包括入主中原的蒙古族满族统治者,为了国家凝聚力的需要,也都承认黄帝作为开天辟地的先祖的地位,并定期在延安黄帝陵举行祭祀仪式。

清末民国,有过几次重要的祭祀活动。其中就包括1908年推翻满清前夕同盟会重阳节的公祭和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派团公祭,以及1937年大敌当前国家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公祭。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黄帝陵作为华夏民族最后的精神阵地,给民族复兴大业注入无可估量的原动力。

当下,两岸对峙,但每年清明节举行的黄帝陵祭祀大典,两岸同胞海外华人仍然共同在黄帝陵祭祀作为民族共同先祖的黄帝。从近些年来看,黄帝陵祭祀已经成为全球华人最有影响力的精神朝圣活动。陕北,作为民族发祥地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全球华人的瞩目。

 

 

 

 

 

 

黄帝陵祭祀著名祭文选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文

 

 皇帝谨遣中书管勾甘,敢昭告1於黄帝轩辕氏:朕生後世,为民於草野2之间。当有元3失驭,天下纷纭4,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5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6,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於心,奈禀生7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8

 

1,昭告:明白的告知。

2,草野喻指民众中间、乡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3有元:指元朝。有,词头。他如有明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仲子 乃尽阅有明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蕴。

4,纷纭:纷争;混乱。 罗隐 《送梅处士归宁国》诗: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

5,皇天后土:天地神明。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多用於祝告宣誓。

6,继天立极:继:继承;天、极:指皇位。朱熹《〈大学章句〉序》: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

7,禀生:禀性。生,通。《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岳飞《辞初除赐银绢札子》:然臣稟生奇蹇,赋分寒薄。

8,尚飨:亦作尚享。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

 

               孙中山祭文

 

191211日,孙中山先生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孙中山先生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黄帝陵致祭,并撰写祭文。其文曰: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908年同盟会祭文

 

 

维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五年九月重阳日,玄曾孙某某等谨以香花清酒牲肴之仪,敬献於我皇祖轩辕黄帝之墓前而泣告曰:惟我皇祖,承天御世1,锺奇孕灵2。乃圣乃灵,允文允武。举修六府3,彰明百物4。翦蚩尤於涿鹿,战炎帝於阪泉。挥斥八埏5,疆里6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声教覃敷7,讫于四海。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自是以後,圣子神孙,历世相承,尧舜以禅让缉熙8,汤武以征诛定乱,洎9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能仰承遗绪,奋厥声威,镇抚百蛮,光宅九土。其间偶逢衰替,暂堕纲维,秽丑跳梁10,蛮夷猾夏11,然皆历时未几,族服厥辜;弃彼毡裘12,袭我冠服。我民族屡蹶屡振,既仆复兴,卒能重整金瓯13,澄清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而佑启之也。迨至前明甲申之岁,国运凌迟14,建州15虏夷,乘我丧乱,驱其胡骑,入我燕京,盗踞我神器16,变乱我衣冠,侵占我版图,奴役我民众。神州到处,遍染腥膻,文化同胞,备受压迫。剃发令下,虽圣裔17犹莫逃。旗兵驻防,遍禹迹而皆满。又无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奇耻未湔18已也。且近年以来,欧美民族,对我环伺,各欲割大好河山,而满清政府恣其荒淫,不恤国耻。殷忧19之士,义愤填膺。近有执义帜而起者,粤东如陆皓东、郑士良、孙逸仙;湖南如马福益、黄克强、唐才常,均矢志盟天,力图恢复。某等生逢艰巨,何敢後人!乃集合同志,密筹方略,誓共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决不自私利禄,决不陷害同人,本众志成城之古训,建九州复分之义师。伏望我皇祖在天之灵,鉴此愚衷,威神扶佑,以纾民生之苦,以复汉族之业。某等不自量力,竭诚奉告,不腾惶愧煎灼20,郁结悲祷之至。尚飨!

 

 

1, 御世:治理天下。庾信《陝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是以法王御世,天人论道。

2,锺奇孕灵:锺:凝聚,集中;孕:产生,孕育。意为聚合天地之灵气。相当于钟灵毓秀        

3,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孔颖达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举修六府,之国家财货管理得好。

4,百物:犹万物。亦指各种货物。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六畜生於时,百物聚於野,此富国之本也。 

5,挥斥八埏:

挥斥:奔放;纵放。《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郭象 注:挥斥,犹放纵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八埏shn:八方边远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上畅九垓,下泝八埏。 挥斥八埏,当指黄帝四方纵横征战。

6,疆里:疆场邑里。《文选·左思<</span>蜀都赋>》: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张铣 注:疆里,疆埸邑里也,如锦绮之杂错。

7,覃tánf:广布。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推恩赏功,弃瑕録用,圣朝膏泽覃敷,不遗微末如此。 

8,缉熙:光明,又引申为光辉。《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 ,於缉熙敬止。 毛 传:缉熙,光明也。

9,洎:等到。宋· 苏洵六国论》: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

10,跳梁:跳跃。《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比喻叛乱者猖獗跋扈,蛮橫霸道的样子。《漢書.蕭望之傳》:今羌虜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間。

11,猾夏:侵亂中國。《尚書古文·舜典》: “蛮夷猾夏,冠贼奸宄,汝作士。 

12,毡裘:.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

13,金瓯:之属。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梁武帝﹞尝夙兴至武德閤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成语有金瓯无缺

14,凌迟:衰败败坏。陈子昂 《上军国利害事·牧宰》:不以才能任职,所以天下凌迟。明史·孙玮传》:法纪凌迟,人心瓦解。

15,建州:女真(满族)部落聚居地。

16,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17,圣裔:指黄帝的后代。

18,湔jin:洗涤:~洗。~雪(洗刷冤屈和耻辱)。

19,殷忧:深深的忧心阮籍 《咏怀》之十四: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

20,煎灼:煎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