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老师在微信里发来作文要求如下:题目 我爱你,** 也可题目自定。我还是喜欢题目自定,我说儿子,你就写"登泰山记"吧,我在他作文本上写好题目,然后就匆匆上课去了,留儿子在办公室写作文。那节课我上的是《聊斋志异》中《香玉》一文,学生忽然对爱情发生了兴趣,要讲。这是星期六早上第六节课了,学生连上六节课,下午四节课考试。我就在黑板上写下这节课的主题:由《香玉》谈谈古人的爱情观。结果,我跑题了。讲着讲着,抛开古人不管了,谈的是我的爱情观。而且主题是,我不怀疑爱情的存在,但我是爱情的怀疑主义者。下课走到楼道里,我就有点后悔,给学生说这些干什么?
儿子的作文写完了。我看了一眼,流水帐一篇。也来不及说什么,吃完饭,和儿子骑车回家。儿子看见广场的鸽子,把装了那篇流水帐大作的包和自行车扔一边,喂鸽子去了。第二天我们又去爬山,爬完山吃饭,儿子和伙伴玩得很好,回家忽然记起儿子的作文。这都写了些什么?
"我爸爸是老师,妈妈也是老师。去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到泰山爬山了。"我问,写爬山,有必要写爸妈是老师吗?儿子说,不是要先交待一下人物吗?倒也是,可是他为什么不写"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呢?他又没读过鲁迅的《野草》,不晓得“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充满修辞意味的话。或许他对爸妈都是老师感到无聊?星期日和他玩的发小的爸爸是工程师,儿子倒是很郑重的问过,工程师和老师哪个挣钱多?我说,当然是工程师。对了,还有一个原因。儿子上幼儿园时,我母亲因为要照看刚出生的侄儿回老家了,两位老师一大早都跑学校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晨读,七点多就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幼儿园那时大门都不开,叫开门把儿子送到黑洞洞的楼道里,儿子就那么一个人等,要等到老师快八点才来开门。谁知道那么小的孩子在那时都想些什么?他一定想过,别的孩子为什么可以等老师开门才来?因为爸爸是老师,妈妈也是老师。
但这和我们爬泰山有什么关系呢?唯一能联系的是,老师还有假期,可以带孩子出去。可是对于老师的假期,我这样的小人物还能说什么?提起来恐怕只有心酸的份。去年,才刚到高二,暑假只放15天。不说也罢。
"下车以后,我们开始爬山了。爬到海拔400米处,我看见很多大树。又爬到海拔1000米处,有个索道。我爸爸不想坐,我和妈妈坐了索道。"
我说海拔400米海拔1000米,你记得那么清楚?不知为什么,儿子对数字总是很执著。或许是小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吧。你说那个地方很远,他一定问你有多远,几百公里还是几千公里?水很深。多深?一米?一点五米?他非要逼你说出具体的数字。他的脑子里,好像不允许出现模糊的数字。假使模糊了,那就用假想的具体代替。比如海拔多少米的。不过,也许他真看到了什么海拔多少米的指示牌。我怎么一点印象没有?也有情况例外。你今天看了多长时间动画片?这个时候就不精确了。大约半小时吧。说得吞吞吐吐,"吧"字连感叹号都不能带。
上山时你就只看到很多大树?嗯。再没别的了?有许多卖东西的。再呢?没了。从红门上山,我记得一路走的很惬意。清晨人少,山脚登山路又极有人烟气息,两旁店铺依价而升,在大树影里鸟声里显得很悠闲,有青烟,有鸡鸣,有搬了小桌坐在路边啜早茶的,有提了水桶在山上接了泉水下山的。那时想着,觉得泰山和我登的许多名山不同,它几乎就在闹市里拔地而起,自然有许多烟火气,应该把当时的感受写点东西出来,结果什么也没写。现在要找回当初的感觉,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混沌,仅有的印象已然变的零星破碎。快一年了,儿子的印象里只留下大树。他也许只是注意力帮助选择记忆的结果,我呢?是什么东西让我曾经清晰的感觉消散无踪呢?像消逝在风中的鸟鸣,清晰地存在过,却再也无从寻找。
难为儿子的概括能力了,我艰苦的爬山,一笔而过。
"等坐索道上了山顶,看到了一片浓雾,雾浓到连二十米的地方都看不到。我和妈妈找了个店,在店里坐下等爸爸。"
那天的雾很大。终于算有了点修辞。他们在山上吃吃喝喝吋,我正在十八盘往上爬。抬头看山,都戳在雾里,看不见。对讲机也收不到音了,只晓得他们在我头顶的云雾里某一处山上。儿子五六岁时,我带着爬贺兰山金丝峡,一天的山路,没喊过累。后来就惮于爬山,和他妈同流合污了。也许是上小学后整天写作业不运动身体发胖的原因,也许是有了思想,就懈怠于行动?
"终于,爸爸也上来了。我对他说:‘你看,这里有你最喜欢的东西,就是景色。爸爸一看,哇!这树叶子上全是水珠,还有一些大鸟,也有虫子,真是漂亮。"
儿子眼里,我是个风景狂。看见风景就吚吚呀呀地发感叹,或者脚下生根走不动,或者健步如飞如一只被骨头引诱的狗。和他痴迷游戏一样,中毒很深。我说,我没有"哇",这又是你乱用感叹词,再说,这怎么是我看到的,我近视眼,雾那么大,还能看到水珠?虫子?说起来,去年泰山上,爬上南天门和儿子相会那一刻的记忆倒格外清晰。那时,山下雾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南天门以上,雾倒渐渐淡了,明净的阳光抹下来,溢上山顶的雾也化成缕缕游动的薄云,天街上人头攒动,殿宇庄严,恍如仙境。和儿子会合后,坐一处木桌小店内,吃了一碗羊杂汤,殊觉美味。
"到了山顶,有一块大石头,是一块活了二十五亿年的石头,又拍了几张照片。"什么叫‘活了二十五亿年的石头'应该是‘有二十五亿年历史的石头’”,我说。但转念一想,觉得儿子的说法倒也有点表现力。他又对数字感兴趣了,但我肯定,他对二十五亿年没什么概念。相比较于那些石头,我们真是太容易湮灭,但上帝也是公平的,他给了我们思想。儿子那小小的思想停留在二十五亿年的石头前,发生了什么念头,我实无从知道。从泰山顶上下望,阳面雾气渐散,可以看见山下平原,据说孔子也于此处登临,他怎么也想不到今天泰山的情景,这么多人,拥拥挤挤在山顶上,像我儿子说的"拍了几张照片",作一次流水帐的旅游。
"下山的时候,我走不动了。爸爸背我,妈妈给我买水喝。"
我背过你吗?假的吧?儿子现在五十公斤。小时候爬金丝峡,走了一天,下午实在走不动,我才背了他,现在,谁背得动他?妈妈倒是给你买水了,可是,你写这有什么用?“这次作文的主题不是要写"爱"吗?”儿子说。“什么?”我愕然。“老师说主题要写‘爱’。”儿子说。我半天反应不过来,不是可以题目自定吗?老师发的微信前面是"我爱你,x××。"难道?我明白了。气得我半天没话,然后,哑然失笑。我说你咋不早说?我想起来了,那天我写了题目,要去上课,儿子问,可以玩电脑吗?我说不行。他那时脑子里想的什么?可是,他竟然在这篇流水帐结尾还能想到主题。
儿子说,怎么办?我说,不管。第二天回家,我问,怎么样?骂了。怎么骂的?不长脑子,不长耳朵吗?!儿子学着老师的狠劲。我说,骂得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