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上的文章
(2011-04-14 14:46:50)
标签:
杂谈 |
大地震启示
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核泄漏,死亡万余人,失踪万余人,核泄漏的阴影尚未消散。起初在电视上看NHK的海啸画面,和所有人的感觉一样,这更像《2012》的镜头,而非现实。虽然明知道那是电视新闻,不会骗人,也知道这就是现实,但超乎想象的现实竟让人产生真切的怀疑,不知道是不是物极必反在心理上的一种反应。至于后来的核泄漏,虽然电视上天天报道,后来竟至打开电视就是福岛的那个核电厂的画面,但也许是没有什么视觉的强烈冲击,反倒觉得没什么。就算最近报道我们呼吸的空气里也有辐射了,也没怎么紧张。一度时期听说大家都去抢盐了,听说了觉得好笑,好笑后觉得羞愧,人家苦主日本人还没怎么,我们就这样了,怎么每一次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地满足人家鄙视我们的愿望,更何况人家有没有鄙视我们的愿望还是个未知数。譬如两个邻家,虽然过的好的一家也许会瞧不起过的不好的一家,但决不至于希望他越过越不好,毕竟过的不好了开口向自己借钱也不好。我们怎么样呢?人家欺负过我们,本来打算励志图强把人家比下去,但渐渐发现除了国土大人口多,比过人家的没什么,经济比不过,憋了气比踢球,又没比过,最近好像气急败坏了,比砸车,比骂娘,真如鲁迅说的,美比不过你,比丑。打开网,看看最近的网民反映,对日本地震幸灾乐祸的中国人可真不少,有提议不捐一分钱给日本的,有造谣说日本民众嫌中国捐献少的,有污言秽语拉出泼妇架势恨不得用唾沫再制造海啸淹没整个日本的,——一条条看去,羞愧地要找地缝。诚然,幸灾乐祸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地震,我也有过瞬间的快意,呵,小日本也有这一天啊!这种情绪好似看见富邻家被小偷偷了一样,可以暗自高兴,但决不能喜形于色,更不可以大声喧嚷。但也是瞬间,就为自己的快意感到耻辱,因为,人可以不高尚,但绝不可以太卑鄙。当然,人无完人,国无完国。日本于我国,其“不共戴天”之仇岂可一笔抹杀,其影响我国历史进程之罪,甚至致使我国内乱终至落后之罪,我辈终当牢记,不必假惺惺的装大度。但报仇须有报仇的方法,学习敌人的长处,最终获得敌人的佩服,像日本人当年学习我们并最终超越我们一样,这似乎比语言的消灭更好,何况语言也不能将其消灭。现在,我不得不冒着被无数“爱国者”唾沫导弹击中的可能,大声的宣告,今天的日本,就是我们的老师,虽然他是我们曾经的敌人。不说别的,就说日本人应对地震的措施。
5.12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场面之惨令无数国人心痛。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华大地仿佛被泪水泡的酥软了。人人面色凝重,个个悲痛欲绝。和NHK客观及时报道地震信息不同,央视和各媒体的报道更多的是悲情的催泪剂,也许那时也的确需要泪水来洗刷各人内心的苦痛,洗涤某些人污秽的心灵,但更多的却像是用泪水朦胧我们的双眼,掩盖一些看到的事实。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看到,一座座学校脆弱的倒塌了,当然,倒塌的民居更多。本该最坚固的学校显得最脆弱,北川中学,聚源中学,整幢的教学楼倒塌,无数的学生葬身于这些本该最坚固的建筑里,只留下无数个家长撕心裂肺的痛哭。我们看见断裂的楼板挂在仍留着粉笔字的黑板上,我们看见坚硬的瓦砾中伸出的小手,我们看见废墟中色彩鲜艳的小书包——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楼这样脆弱?专家关于断裂带地震波的解释我们不想听,因为我们看到地处山区的海虹小学只因为把楼建成框架结构就免于倒塌,桑枣镇中学校长申请40万元资金加固危楼后在地震中安然无恙,我们也看到倒塌的教学楼大都是砖混结构,脆弱的楼板,稀疏的钢筋。我们同样看到,日本大地震中,无有一所倒塌的学校,灾民们第一时间选择学校为避难所,因为学校应当是最坚固的建筑,这是日本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从东京大地震后,日本人就吸取教训,使建筑成为日本人在地震中可靠的避难所,纵是普通建筑,在防震上亦做足工夫,学校更是如此。而我们,唐山大地震死了那么多人,30年后的汶川又死这么多人,而且还有成群的学生。日本人的学校防灾演练我们该学,防患于未然,我们更该学的是日本人对建筑的态度,毕竟,一座整体倒塌的建筑,无论是桌子下还是三角内,总是难逃死亡的命运。在这样的时候,建筑就是我们的命运,是一些叫做“国家希望”的孩子们的命运,其实也是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外,对日本人在此次地震中表现的国民素质,我们更应该学,学习的第一步还是重视学校的建筑,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