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众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

(2012-07-03 23:06:20)
标签:

历史

娱乐

分类: 大宗师
最近节目中出场的宝物少了,达成的交易意向也少了。也许是夺宝人变得更冷静了,而好东西的数量总是有限所致的吧。这倒是我所预料的必然趋势。我比较不能接受的是,各个环节的主题音乐总是那几段来回放,几乎这是每个节目的通病。人类在有些方面喜新厌旧近乎冷漠,但是为什么在某些方面却又那么喜欢保持传统?

对宝物的挑刺大致为五大方面:
1,作者不出名,或者作品不是作者最有价值的那种;
2,不够吉利,比如菊花、宋徽宗的画、印有洪宪的瓷器、王莽年代的钱币,有些挑剔近乎无厘头,但实际上都是好东西,有艺术价值;
3,不够高雅,反正如果笔墨多了、色彩花了、做工繁复细腻了都可以这么挑剔。当然如果作品不是这样的又可被挑剔为不够精细不够吉利。比如, 上周日第一个宝物五彩灯笼瓶,因为用的是硬彩,被夺宝人评价为“色调太冷,不符合贺寿寓意”;
4,宝物太旧,有破损,影响品相,当然这永远是一个悖论,因为有的时候为了是真的那必须是旧的;
5,宝物品类独特,收藏范围小众,没有市场和投资价值。

既要这宝物符合自己独特的审美,又要求市场认可,很有点既要当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的感觉。小众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了。比如最后出场的[清中红木风筝桄子]。我其实也蛮喜欢那东西的,解说词也不错,“风筝名字由来是因为头上带着竹哨,它是带着翅膀飞翔的音乐,放飞对神秘天空的向往。” 宝主声称这是“造办处给皇宫做的风筝”,用料黄花梨,纹样“万字不到头”代表“一统万年”。丝线是专门手工搓的。专家鉴定为至少是给“爷”用的,六个头做成麻花状,放线时不会放手,桄子前面的尖可以插到地上。

宝主拿着此桄子参加三次全国放风筝比赛,全拿金牌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坚信,宝主是不会出手此东西的。最后果然他退出了,夺宝人出的价也远不到他的心理底价。专家点评说“在市场情况下,讲这件东西仅仅作为清末红木的器皿来看,5万也不低,但作为小众玩物,是身份的体现,也许真有人愿意出30万来购买。”

专家的点评可能没有深入到宝主的内心。对于宝主来说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艺术品了,或者什么身份的象征,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帮助也见证了宝主本人的辉煌和荣耀,以及当时那份快乐的心情。它和这个桄子的感情挺深。很多事情都是“千金难买我喜欢”,或者说“千金难买我欢喜”。

最后贴一下笔记:
清晚期仿康熙五彩灯笼瓶,朱明料,图案为麻姑献寿
专家:1清花里面加白 价值增大, 2五彩又叫硬彩,本身的特征,3“小康熙”,其实是光绪时的瓷器,光绪皇帝在位34年,达到了仿康雍乾瓷器最高水平,著名作品是粉彩九桃瓶。但市场认同度不高,4灯笼瓶子这器型不是康熙器型。

十八世纪西洋剑,摸刃口时要戴手套,否则指纹会很明显
非实用,原因是它没有护口,只是佩饰用的剑而已。此种剑最初源自君主对荣誉获得者的嘉奖。三方合力制作:铸刀师,珠宝匠,设计师。有时印有族徽,通常宝剑一经获得就作为家族象征世代流传。但近年来也流入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总的来说,不是艺术品投资项目而是个人爱好项目。

王一亭桃源问渔图
落款为王震的贵,为白龙山人的则不然。画家是上海滩当年有名富商,画坛生涯从经济人开始,画作不被人所待见。但他后来到巴黎去开美术展览会得到了拥戴,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现场16万元成交,但当年宝主从日本买来只花了3500人民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