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浩然之气,为天地增辉

(2023-03-05 11:07:15)

 

以浩然之气  为天地增辉

 

汉武帝刘彻曾说过:“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即不是平常人的意思。建功立业的英雄,又是非常之人中最为耀眼的风云人物,他们为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强盛而呕心沥血,为推动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有许多英雄人物天赋异禀,从小就在某方面或多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和气质。于谦就是其中的一位。于谦少年时期刻苦读书,志向高远。相传他十二岁时,来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石头,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立即挥毫写出了下面这首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头两句写石灰的来历:先在深山经过千万次凿打,才采下石灰石,然后把石灰石放进石灰窑,要经过烈火煅烧,才能得到块状石灰。“千锤万凿”,写出了开采石灰石的艰辛以及在开采过程中石灰遭受的磨难。石灰本无生命,但在诗人笔下赋予了生命,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石灰从深山来到世间,“出”字也带有主动出世的意味。石灰虽然看似平常之物,但它的出处不平凡,是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来到人间。来到人间之后,石灰的命运也是极其艰难的,要经过烈火焚烧“烈火焚烧”四字,气魄宏大、豪迈。从“千锤万凿”到“烈火焚烧写出了山石被锻炼成石灰的整个过程。后面紧跟着“若等闲”三字,又使人觉得诗人不仅在写烧炼石灰石,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后两句以石灰的口吻,写出了生石灰经水作用后成为洁白的粉末,供人使用。“粉骨碎身”,极为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变成石灰粉的过程。石灰从深山出来到烈火焚烧,石灰其实已经料到自己的最终命运——粉骨碎身然而石灰的态度,则是由若等闲浑不怕“浑不怕”三字,具有千钧之力,写出了石灰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石灰为什么如此毫无畏惧呢?是因为“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一语双关,既写出石灰的颜色,又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性,更是诗人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这是一首寓言诗。诗人用平实质朴语言,讲述石灰从深山开凿直到烧制成功的故事,写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经历磨练程。这个是艰辛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整首诗笔法凝练,毫无斧凿痕迹。

这是一首喻言诗。诗人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整首诗夹叙夹议、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写出了诗人不避千难万险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这是一首预言诗。诗人借吟咏石灰的锻炼过程,为自己一生的命运作出精准的推断:为民谋福,为国献身!“要留清白在人间”,凛然,充满着浩然之气,是诗人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古人说:“诗言志。”以诗明志的英雄,不胜枚举。比如,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于谦也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诺言——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外戡叛乱、内除奸党。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诗人议立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弟朱祁钰为帝(明代宗),然后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从而让百姓免遭外患的屠戮。英宗复后,以“谋逆罪”赐死了这位耿介之士

于谦的生活简单俭朴,居住的房子仅能够遮挡风雨。明代宗朱祁钰把紧挨着皇宫的府第赐给于谦,于谦坚决推辞。后来,于谦被明英宗朱祁镇下令抄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而正屋紧紧地关锁着。打开一看,只有明代宗朱祁钰赐予的蟒袍、剑器和玺书。

于谦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四方安宁,使得明朝的江山,继续存在了近两百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