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林尽性,川泽怡神

(2022-07-07 12:50:41)

 


在东风的吹拂下,万物开始复苏。春汛来临的时候,河的两岸,桃花正在盛开。一群群健硕的鳜鱼,不停地追逐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粉红色花瓣。放眼望去,芳草萋萋。极目所见的西塞山,被细雨轻轻地笼罩,多了几分婀娜、几分朦胧。那可爱的白鹭,一只、两只或者成群地翩飞于空中。不远处,一位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的中年人,坐在岸边垂钓。浅黄色的钓竿伸入离水面不高的地方,细如银丝的钓线从钓竿的顶端垂直进入水中,几只鱼漂静静地浮在水面上。他忘情于这美丽的山水之间,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之中。

这位垂钓人是谁呢?

他就是盛唐诗人张志和。

张志和童年聪明伶俐,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中年为官,多次铲除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后来向唐肃宗李亨献计,大败安禄山,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性胜利。张志和面对似锦的前程,却毅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张志和在家中,同妻子一起,上侍奉父母、中和睦弟兄、下慈爱儿女,尽得天伦之乐。他除了著书立说之外,有时还带上书童,或徜徉于山林之间,或吟哦于田园之中,或泛舟于江海之上。《渔歌子》,就是张志和辞官归隐时期的一首佳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诗画相融,浑然天成

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点明地点——西塞山。白鹭在自由地飞翔,衬托出渔父的悠闲自得。

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点明季节——江南暮春。桃花绽放,江水猛涨,鳜鱼正肥。用西塞山前的水光山色,渲染出渔父优美的生活环境。

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点明人物——渔父。诗人用斗笠和蓑衣代指渔父,同时形容渔父淳朴悠闲的生活。

第四句,“斜风细雨不须归”。点明意趣——“不须归”,即不用回家了。写出了诗人对渔父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鹭、桃花(粉红)、鳜鱼(黄褐色)、斗笠(青色)、蓑衣(绿色),在这春意盎然的环境里,显得色泽鲜明而又柔和、气氛宁静而又充满活力。

二、动静结合,对比鲜明

第一句,用白鹭的“飞”这一动词,衬托出西塞山的“静”。第二句,用流水和鳜鱼的“动”,让桃花显得更加恬静、娇美动人。第三四句,斜风细雨的“动”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父的“静”,互为映衬。

春雨的往下落和白鹭的往上飞,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清的河水,不息向前奔流,而肥美的鳜鱼,却逆流而上,这两者又形成对比。

白鹭、流水、鳜鱼、细雨、春风,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前行,看似无关,却相互依存、相互照应,从而形成一幅纵横交错、色彩斑斓的江南水乡春汛图。

三、语言活泼,炼字精准

山前的白鹭和水里的鳜鱼以及微风细雨,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白鹭的“飞”,代表着春天的活力;鳜鱼的“肥”,洋溢着春天的生机;满目的桃花,焕发着春天的激情;汩汩流动的江水,传唱着春天的赞歌。而此时的春雨,细如发丝,不经意间被微风一吹,就立即从垂直的路径变成沿着倾斜的路径往下滑落。一个“细”字,形象地刻画出春雨的态势;一个“斜”字,传神地描摹了春风的轻柔。《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原意是说,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满山遍野春草萋萋。作者希望王孙不要久留在深山中。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结尾处,化用此句,但意思与之相反,为“不须归”。“不须归”三字,写出了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张志和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些动词、形容词或者短语,看似寻常,用在这里却最为精彩,不但传神地展现出春天的风韵、春天的气质,而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志在山水之间的闲情逸致。

张志和仅用一首小词,就把自己最为惬意的生活场景,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梦想中的桃花源,就在现实生活之中。在这美丽的桃花源里,张志和在青山和飞鸟的陪伴下,在悄无声息的微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悠然地坐在岸边垂钓,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