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乡梦杳,故土情深

(2022-08-27 18:48:30)

 

他乡梦杳  故土情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的山水,滋养着他;故乡的草木,呵护着他;故乡的街巷,铭记着他。故乡,是孕育他生命的地方,也是开启他梦想的地方。由于不同的原因,使得一些人告别故乡——但是,无论在外面的时间有多长,无论在外面成功与否,让他梦魂牵绕的,依然是故乡。古今中外,关于以故乡为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纳兰性德的这首《长相思》就是其中别具一格的名篇。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在广袤的华北,一支部队从京城出发,跋山涉水,走了一程又一程,马不停蹄地向着东北方向的山海关挺近。在这个队伍中,有一位护从,天赋异禀、才情卓绝。此时,他一身戎装,正随着人流缓缓前行。论刀枪剑戟、弓箭戈矛,自然不在话下,但他更擅长的还是文学方面。现在,他已经是进士身,在文人团队中初露头角。这人就是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夜色已深,纳兰性德披上斗篷,戴着皮手套,来到帐篷外,只见成千上万的帐篷里陆陆续续地点起了灯。凛冽的寒风扯着漫天的雪花,一大把一大把地掷向大地……越来越冷了,他不得不轻轻地推开帐篷的门,悄悄地来到卧榻间,只见军士们被这暴风雪扑打着帐篷的声音扰得无法入眠。大家不由得想起了故乡——这种聒噪的声音,不会在浪漫而美好的故乡出现!

这首词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上半阙的“山一程,水一程。”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旅途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随着队伍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而故乡离他也越来越远。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漫长而艰辛的情形。下半阙的“风一更,雪一更。”再次运用反复的手法,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这句紧承上半阙,交代了尽管“夜深千帐灯”,但大家深夜无法入睡的原因。“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狂风卷地、暴雪弥天而又杂错交替拍打着帐篷的情景。“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又两相映照,进一步写出了环境越来越险恶。一个“聒”字,拟人手法的手法,写出了塞外风雪交加的夜晚的恼人场面。“故园无此声”,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风雨兼程的人生路极为厌倦的心理。

二、映衬和对比相结合

宋徽宗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的:“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故园,不能回去就足以令人愁肠寸断,幸好有时在梦中曾去;如今,就连梦也做不成。层层递进,又层层相互映衬和对比,展现出身为囚徒的皇帝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到绝望的心路历程。而今这首《长相思》也一样,“身向榆关行”和“乡心梦不成”互为映衬,词人随着队伍不断前行。然而,随着到山海关的距离越来越近,词人对故园的思念却越来越浓烈。“夜深千帐灯”与“故园无此声”又形成对比:深夜在塞外安营扎寨,密砸砸的帐篷里灯火通明,不由得想起了京城灯火通明的情形,但京城的夜晚是一片祥和安宁,灯光也格外柔美温馨,而塞外的夜晚寒风呼啸、暴雪漫卷,从帐篷中透出的灯光也不禁让人觉得冷漠和孤寂。

三、虚实相生,情真意切

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塞外的山高水长和风雪交加以及夜间从军队帐篷透射出来的成千上万道灯光,以及词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为何让人魂牵梦绕?词人没有明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从“乡梦”的“碎”到“故园”的“无”,使人更加明显地感受到故乡的存在。词人通过塞外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景象的宏阔观感与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构成尖锐冲突。从塞外的山水和风雪反衬出故园的美好,产生了虚实相生的效果,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首词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写出词人内心的真切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故园的一往深情以及对家人的无限牵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