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2012-12-11 17:19:32)
标签:
教案 |
分类: 资源共享 |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南通市城中小学
教学内容:生活中常用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目的:
1、认识复合单位——千米/时、米/分等。
2、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会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我看到路边的一块标牌,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限速牌:80)
二、新授
1、介绍速度的单位
谁能具体讲讲80的意思?
2、理解平均速度
老师3小时行240千米,超速了吗?
3、计算平均速度
红红2小时骑了16千米。
直升飞机6分钟飞了48千米。
宇宙飞船5秒钟飞了40千米。
发现了什么?它们跑得一样快吗?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速度了吗?(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中行走了多少千米。)
怎样求平均速度呢?(路程÷时间=速度)
4、生活中的速度
(1)(出示音像:电闪雷鸣)你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的?
(2)再去赛场中看看,这是起跑时发号施令的枪。
打枪有声音,而且还冒烟。声音是让运动员听到起跑的命令,烟是给计时员看的,声音传播速度慢,如果听枪响的声音再开始计时就会晚一些,不准确了。
5、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80千米/时的速度行4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用80千米/时的速度行160千米,要多少小时?
怎样计算路程的?(速度×时间=路程)
怎样计算时间的?(路程÷速度=时间)
三、拓展
1、老师假期想去北京旅游,从南通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要知道什么条件?
(出示:南通到北京大约1200千米)
如果骑自行车、乘飞机、做宇宙飞船,请你计算需要的时间。
刚才我们计算从南通到北京需要的时间,用的是什么数量关系?
2、小强:每分钟走60米,8分钟到学校。小刚:每分钟走48米,10分钟到校。谁离学校近一些?
怎样计算?用的是哪个数量关系式?
3、速度可以看成是每份数,时间可以看成是份数,求几个几用乘法。
4、像这样一乘二除的形式,在二年级我们就接触过。
(出示图和算式:每盘3个苹果,有4盘)
哪个数像今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式中的速度、时间、路程?
(出示图和算式:每包面包10元,有3袋)
哪个数像今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式中的速度、时间、路程?
6、小结:同学们,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乘法是个“筐”,好多东西里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