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2011-05-23 17:04:49)
标签:
备课资源 |
分类: 资源共享 |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课的意义,有段话说得较好。是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到尽可能大的发展。学生都“向前走一大步”,但不是“齐步走”,而是以各自的“节奏”与“速度”在原有的起点上向前走——一部分学生走的快,一部分走得慢一些,但是要保证全体学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发展目标,同时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充分发展。从这点上来讲,复习不单单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帮助学生形成这个学段的知识链,所以必须要将本学期相关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梳理。
为了便于复习梳理新知,也为了让孩子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将全书的知识划定为三个部分来进行复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个部分。
数与代数
复习内容:
一、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
1、正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其中要掌握看实物图用数表示,看计数器上的珠子写数字。
2、百以内数的组成。清楚数位的顺序(例如知道从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掌握每个数位上各数字的意义,明白数的组成。
3、按规律数数。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数出所给物体的个数,(例如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能根据规律进行填空。
4、正确比较数的大小。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例如在59、21、46这三数中,利用59比21多得多,46比21多一些的信息,从而选择结果。还例如P43第7题。
5、单、双数的区别,掌握个位上有0、2、4、6、8的数是双数,个位上有1、3、5、7、9的数是单数。
二、数的运算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口算至少要达到每分钟六道。
2、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退位算法,要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正确的方法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位加);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退位减)。竖式的结果一定要写在横式的后面。
3、混合运算。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能口算的要学会用口算,不能口算的应用列竖式的手段来帮助计算。
4、估算。如P51页第2题,P57页第3题,P79页第6题,P83页第6题。 5、比较。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
三、解决问题。
1、根据情境解决问题。灵活根据情境选择正确计算方法,理解生活中用加法,减法解决的不同问题。如:一题两问(P64第7题);如:知道原有的和借走的,求剩下的;如知道付的钱和找回的钱,求该物品的价格;如知道借走的(送走的、吃掉的)和剩下的,求原来的;如知道一共的和剩下的,求借走的(吃了的、送走的)。等等。
2、提问题并解答。要求能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会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根据问题,从多个已知条件中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
四、常见的量。
1、人民币的认识
(1)回顾和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知。
(2)根据人民币的张数计算总共( )元( )角。
(3)明确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的原则,并学会角和角相加“满十”后,换算成一元。
5元=(
6元8角=(
20元+17元=(
5角+5角=(
67元-45元=(
8元7角+3角=(
(4)正确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进行换钱的练习。
一张50元能换成( )张20元和( )张10元。
2、解决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数学问题。
(1)笑笑买了2枝铅笔,每枝铅笔8角钱,她买铅笔用了(
(2)一个面包8角钱;一袋牛奶比一个面包贵7角钱,一袋牛奶的价钱是(
(3)一个排球40元,一个篮球比它贵15元,我有50元,买一个篮球,够吗?如果不够还需要多少钱?
空间与图形部分
复习内容:
教材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1、辨认和区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将图形进行分类。
2、数一数组合图形中的不同简单图形的个数,也可以与统计部分结合起来复习。
3、在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清楚什么图形会出现在哪种立体图形上。
4、在点子图或方格图上画出简单图形,一般主要是会画正方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图形的特点,正确利用工具,合理安排绘画的位置,画出图形。
5、能运用简单图形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在已知图形中按要求添加线段进行分割。
统计
复习内容:
1、复习时仍然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根据数据现象,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2、要指导学生学会检查。要明白:所有数据之和要和所统计的总数相吻合。
3、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作出简单的推测。
4、可以结合加减法或图形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本学期所学的任何一个单元都很重要,但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还要认识重中之重。在这些单元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最难的是数的意义和组成以及认识人民币单元。而后面说的这两个单元是与孩子的年龄特点分不开的,强求不来,习题难度只要和补充习题书本保持一致就行了。
复习一定要对考试起到助推作用,所以,不光要考虑本学期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时的易错点。
比如说计算,我们要注意计算方法到计算技能的提升关系。计算方法体现在“会算”上,是指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而“算对”是在实际计算中,把法则落实到每一步的笔算过程中,最后得到正确的结果。当计算方法达到自动化、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趋于稳定时,运算技能才能得以形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过程需要一个质的提升,“运算是一种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调,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同步,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统一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而大都人简单的把计算看作是一种外显得动作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抽象能力,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这在复习过程中是要努力克服的,要关注计算错误形成的原因,找打学生思维上的隐性弱点,而不要把所有错误都推给粗心。像52减21,学生常常容易个位上算加,十位上才算减,这并不是由于粗心造成的,而是对计算方法还没吃透,这时就要关注学生的算理表达,因为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再如解决问题, “红花比兰花多多少朵”会的,“兰花再添多少朵就和红花一样多”就不会了。为什么换个表述,学生就不会做了?这些都是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矫正的。
同样,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在设计每道题目时,要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还有就是要多给学困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做题的机会,这样便于发现学困生的知识缺陷,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同时,也能调动中差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练习的层次性——层次清晰
练习的变异性——加强比较
练习的综合性——适度综合
练习的拓展性——立足现在
接着就以计算和解决问题这两大块来谈谈具体的课堂操作。
总复习从第8题开始就是计算和解决问题两块。教参上一共才安排4节复习课,估计是不够的。那就要求我们以总复习里出现的题为载体,再结合平时情况进行整合。我建议,计算可放两至三节课,内容怎样安排呢?
其中, 20以内口算(退位减为主),不再拘泥方法,就是要求速度和正确率,必须要求学生记忆。学生虽然掌握了这些计算方法,但不熟记结果,等到学习更高层次的计算时势必会在速度、正确率上大打折扣,阻碍计算技能的形成与巩固。如每节课开始新课前,进行一项“视算写结果”,开火车报答案,这样人人都练到,这种形式在复习阶段应该渗透在每节课。
第8题,提到要有序整理,我觉得对学生在计算上的帮助不大,在出示减法表时已经有序的整理过了,没必要再整理,需要通过计算发展的思维当时已经做到,现在就是要速度和正确率了。第8题是不是可以这样用 例出示 14-5=9
然后可以让学生背一背减法表。在学生很熟练的基础上正好应用,完成书上第9题的口算(规定时间
第10题除了书上的要求外,借机回顾几十几加减几十、加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过程。包括在学生口算错误时,要让学生评价,他错在哪里了?(这样才能更好的辨明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因为学生从认识上的知道到实践还是容易发生偏差的)
可再添加“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这样的题型,渗透估算,同时也是对上一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除此之外,训练层次还可再丰富些,比如把不同结果范围的算式填在不同的集合圈内。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答题。
同样,估算,也可用于检验,特别是进位退位时。
1 1题以游戏的形式
留些时间完成12题
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题目都要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同桌互出题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
第二节课:进行笔算的专项练习。(即笔算怎么复习)
首先利用书本的14题的一小组题讲清楚列竖式的关键,进位、退位笔算的注意点,看清楚运算符符号,横式结果要写,回顾梳理笔算方法,人人会说。
第15题在于不要把题目抄错,也可以先选择一组,先观察,再问:两道题放在一起,你有什么要说的。让学生互相提醒,即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题的习惯。然后再让学生板演练习。
之后可安排“错题集中营”,挑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常见的错题,进一步明确算法。(忘记退位的、忘记进位的等),在纠错过程中再次深化要避免这些错误有什么好的办法。比如进位数、退位点的书写,这样又强调了书写规范。
第16题 学生做完后,可同桌互查、互相评价。
笔算复习课同样要多点形式和趣味。如:形式一:一小组从第一个传阅到最后一个,比一比哪组快且对;形式二:前后4人组,第一题答案要为第二题所用,以此类推,下一个同学首先要检查上一个同学的结果,比出冠军组。形式三:给一些数字,选4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的计算题目,给同桌算。
第三节课:计算专项过关。
应用题复习要放到4节左右。(即应用题怎么复习)
第一节课:归类复习(包括横式结果、单位名称不要丢和怎样写正确,通过什么方式去检验对错等都要在本节课中完成)
加法两类
减法 已知两种量之和
其中一种量
建议以一种题的变化着讲,不要东一题西一题。(让差生多说)
如:白兔18只,黑兔23只,一共多少只?
一共有兔41只,其中白兔18只,黑兔多少只?
一共有兔41只,其中黑兔23只,白兔多少只?
白兔18只,黑兔23只,白兔比黑兔少多少只?
然后将这些应用题归类,便于学生建构加减法应用题的模型。
最后就是基本题的当堂练习,批改看出问题,个别辅导。
第二节课:表格式应用题复习
读题训练是关键,然后分析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以书本13、17题为例。还要补充“根据表格提问题”如书本18的形式 66页第10题,看清楚信息,包括跟人民币有关的表格如101第7题
本节课目的在与了解表格意思意思,能读完整,明白表格式是简单的形式,又是对上一课的继续巩固,因为都是基本类型。
第三节课:补充条件和问题、根据算式编题
第四节课:特殊形式的解决问题的练习
应包括这样几类:1.如“够不够”?写法有规定格式的。
3.不是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学生平时作业中容易错的。如数学书67页 12题(开会搬椅子),就要多接触,强化。
4.和人民币混在一起也是难点,总复习20题的(3)(4)两个问题。
最后找两个综合卷做一做,目的在于检查学生考试的听题习惯,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