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评课稿
今天上午,我们一起听了我校马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一课。总体而言,马老师将这堂课上的很实,很精彩。
http://s14/middle/70f0b3fen9e1f008ee98d&690评课稿" TITLE="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评课稿" />
首先,马老师出示了两种关于男女生人数的调查结果,第一种调查结果杂乱无序,第二种调查报告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如图:
A、四(1)班男生24人,女生27人,四(2)班男生23人,女生29人,四(3)班男生22人,女生25人
B、
|
男
|
女
|
四(1)
|
24
|
27
|
四(2)
|
23
|
29
|
四(3)
|
22
|
25
|
两种调查结果一起呈现,一下子列表的策略就以清楚易懂受到了学生的赞同,为大家所接受。这种设计无疑是开门见山的,一下子就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看出了列表对处理信息的优点,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例题的时候,马老师通过让学生看图找出需要的信息进行整理,由于有了刚才对于列表的认识,学生们都一致认为用列表的方法比较方便。所以,在教师提供的作业纸上都开始尝试着列表。接着,马老师选中了部分学生的作业呈现给大家作比较,于是怎样规范的列表就在比较中你一言我一语的渐渐的完善了。孩子设计的表格中总有闪光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总结比较了4-5副孩子的作品后,将优点慢慢的累积,将不足慢慢的剔除,这时基本上学生们对于如何规范的列表已经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这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只需三言两语的及时引导,会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
http://s12/middle/70f0b3fen9e1f038292eb&690评课稿" TITLE="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评课稿" />
由于有了列表后清晰的数量关系,学生列式解答时基本不存在问题。其实在教科书上到最后我们不难发现,书上的列表到最后其实已经简化成了数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逐步脱离了普通表格的形式,如:
3 本—— 1 8 元
5 本——( )元
( )本—— 4 2 元
在这里我们其实已经看不到表格的方框了,但是信息的整理依然是井井有条,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有点疑惑,从开始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将表格的方框去掉,让孩子直接这样写对应的数量关系?因为大家都知道,让学生在做题时去画表格无疑是很麻烦的,这样的做法其实与画表格在本质上还是一致的,是不是直接可以教孩子这种简化的方法呢?此种想法可能不太成熟,欢迎看到的老师与我交流。
http://s4/middle/70f0b3fen9e1f05544503&690评课稿" TITLE="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评课稿" />
讲到这里的时候,马老师希望学生能够讲出单价不变,数量越大,则总价越大的规律。但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好,基本上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讲出来的。可以说是老师教出来的,不是学生自己观察后得出来的结论。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课件上加一些箭头,比如:
这样或许能够在学生观察时给点提示。
http://s12/middle/70f0b3fen9e1f069c7a6b&690评课稿" TITLE="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评课稿" />
总体来说,马老师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再去探讨研究,总之一切为了学生!
加载中,请稍候......